茯苓怎么培育最好
茯苓怎么培育最好
削皮階段,一般在3-6月或冬季進行,清除松蔸周圍1米內的雜草,削去大部分樹皮,留下4條1指寬的樹皮,直徑3厘米以上的支根也需削去大部分樹皮,僅保留一條與樹蔸相連的樹皮,以方便菌種的傳輸。挖地時,將松蔸周圍1米內的土挖松,深度需達40厘米以上,清除雜草根和石頭,使主根和側根露出地面,砍除直徑3厘米以下的支根。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處砍斷,以防菌種向外傳播。下種時,在樹根周圍撒上防白蟻藥粉,覆蓋一層薄土,再接菌種。接種方法有兩種:高樁接種法適用于松樹蔸較高,需在樹蔸近根處鋸一個深10厘米的缺口,將菌種木片置于缺口內,捆緊,用濕草紙包住后覆蓋土壤;矮樁接種法則適用于矮樹蔸,需在粗根基部側面削去樹皮,并將一根松段木緊靠粗根的去皮處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蓋,壓緊。
導讀削皮階段,一般在3-6月或冬季進行,清除松蔸周圍1米內的雜草,削去大部分樹皮,留下4條1指寬的樹皮,直徑3厘米以上的支根也需削去大部分樹皮,僅保留一條與樹蔸相連的樹皮,以方便菌種的傳輸。挖地時,將松蔸周圍1米內的土挖松,深度需達40厘米以上,清除雜草根和石頭,使主根和側根露出地面,砍除直徑3厘米以下的支根。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處砍斷,以防菌種向外傳播。下種時,在樹根周圍撒上防白蟻藥粉,覆蓋一層薄土,再接菌種。接種方法有兩種:高樁接種法適用于松樹蔸較高,需在樹蔸近根處鋸一個深10厘米的缺口,將菌種木片置于缺口內,捆緊,用濕草紙包住后覆蓋土壤;矮樁接種法則適用于矮樹蔸,需在粗根基部側面削去樹皮,并將一根松段木緊靠粗根的去皮處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蓋,壓緊。
選蔸是茯苓培育的關鍵步驟,通常選擇直徑大于16厘米的松樹樹蔸作為栽培對象,砍伐時間最好在頭年秋天或當年春天,要求樹皮完整,無蟲蛀和腐朽。適宜的栽培地點應選擇向陽背風、土質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確保樹蔸穩固。削皮階段,一般在3-6月或冬季進行,清除松蔸周圍1米內的雜草,削去大部分樹皮,留下4條1指寬的樹皮,直徑3厘米以上的支根也需削去大部分樹皮,僅保留一條與樹蔸相連的樹皮,以方便菌種的傳輸。挖地時,將松蔸周圍1米內的土挖松,深度需達40厘米以上,清除雜草根和石頭,使主根和側根露出地面,砍除直徑3厘米以下的支根。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處砍斷,以防菌種向外傳播。下種時,在樹根周圍撒上防白蟻藥粉,覆蓋一層薄土,再接菌種。接種方法有兩種:高樁接種法適用于松樹蔸較高,需在樹蔸近根處鋸一個深10厘米的缺口,將菌種木片置于缺口內,捆緊,用濕草紙包住后覆蓋土壤;矮樁接種法則適用于矮樹蔸,需在粗根基部側面削去樹皮,并將一根松段木緊靠粗根的去皮處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蓋,壓緊。覆土后,矮樁樹蔸接種后覆土4-7厘米,堆成饅頭狀;高樁樹蔸接種后將土堆至接菌種處4-7厘米,頂部露出地面。四周需開好水溝,溝兩邊撒一圈白蟻藥粉。管理方面,接種后10天,菌絲開始長入樹樁內,需檢查是否上菌,不上菌的要及時補接種。主要蟲害是白蟻,嚴重時會將松木蛀空。防治方法是經常檢查窖內有無蟻路,發現后用白蟻藥噴在白蟻身上,使其帶回到窩內互相傳染中毒死亡。收獲時,接種60天后開始結苓,隨著茯苓的膨大,土壤出現裂縫,應及時加蓋薄土保苓。9個月后可采挖,采大留小,覆土后4-5個月再采一批,直徑20厘米以上的樹蔸可采鮮苓7.5公斤左右,可連續采2年。加工階段,將鮮茯苓堆放在室內,用稻草蓋嚴“發汗”5-6天,然后攤開晾1-2天。再用稻草蓋嚴堆放5-6天后,去皮,放入蒸籠內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時需換水3-4次,當水變黑時換水)。取出后用利刀切成4厘米4厘米0.5厘米的方塊。
茯苓怎么培育最好
削皮階段,一般在3-6月或冬季進行,清除松蔸周圍1米內的雜草,削去大部分樹皮,留下4條1指寬的樹皮,直徑3厘米以上的支根也需削去大部分樹皮,僅保留一條與樹蔸相連的樹皮,以方便菌種的傳輸。挖地時,將松蔸周圍1米內的土挖松,深度需達40厘米以上,清除雜草根和石頭,使主根和側根露出地面,砍除直徑3厘米以下的支根。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處砍斷,以防菌種向外傳播。下種時,在樹根周圍撒上防白蟻藥粉,覆蓋一層薄土,再接菌種。接種方法有兩種:高樁接種法適用于松樹蔸較高,需在樹蔸近根處鋸一個深10厘米的缺口,將菌種木片置于缺口內,捆緊,用濕草紙包住后覆蓋土壤;矮樁接種法則適用于矮樹蔸,需在粗根基部側面削去樹皮,并將一根松段木緊靠粗根的去皮處和松段木上,用松木片覆蓋,壓緊。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