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要術與《農書》《農政全書》具體有什么區別呢?
齊民要術與《農書》《農政全書》具體有什么區別呢?
1.成書時期的差異;《齊民要術》大約在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成書,由北朝北魏時期的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農書》涵蓋了多個朝代的農學著作,包括《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和《授時通考》,其中《齊民要術》影響最大。《農政全書》則是在明朝萬歷年間成書,全面介紹了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貫穿了徐光啟的“農政”思想。2.內容的區別;《齊民要術》共10卷92篇,詳細介紹了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利用以及治荒方法,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農書》則概括了中華古文明的物質基礎,歷代官府和平民都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導致出現許多農業書籍。
導讀1.成書時期的差異;《齊民要術》大約在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成書,由北朝北魏時期的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農書》涵蓋了多個朝代的農學著作,包括《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和《授時通考》,其中《齊民要術》影響最大。《農政全書》則是在明朝萬歷年間成書,全面介紹了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貫穿了徐光啟的“農政”思想。2.內容的區別;《齊民要術》共10卷92篇,詳細介紹了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利用以及治荒方法,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農書》則概括了中華古文明的物質基礎,歷代官府和平民都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導致出現許多農業書籍。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6/wz/18336309152.jpg)
一、《齊民要術》與《農書》、《農政全書》的區別1. 成書時期的差異《齊民要術》大約在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成書,由北朝北魏時期的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農書》涵蓋了多個朝代的農學著作,包括《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和《授時通考》,其中《齊民要術》影響最大。《農政全書》則是在明朝萬歷年間成書,全面介紹了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貫穿了徐光啟的“農政”思想。2. 內容的區別《齊民要術》共10卷92篇,詳細介紹了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利用以及治荒方法,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農書》則概括了中華古文明的物質基礎,歷代官府和平民都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導致出現許多農業書籍。《農政全書》主要分為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兩部分,前者是全書的綱,后者是實現綱領的技術措施。3. 后世影響的差異《齊民要術》自成書以來,一直受到歷朝政府的重視,傳遍海外,成為研究古物種變化經典。北宋時期的官刊善本不易看到,有“非朝廷人不可得”之說。唐、宋以來,許多農書都以它為范本,如元《農桑輯要》、王禎《農書》、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清《授時通考》均受其影響。《農書》廣泛引用了《四庫全書》中有關農事的文字和插圖,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農政全書》作為一部有價值的古農書,猶如一座含金量很高的富礦,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岳麓書社決定刊行以簡體字排版的新校注本《農政全書》,為廣大讀者提供便于閱讀和研究的新版本,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齊民要術與《農書》《農政全書》具體有什么區別呢?
1.成書時期的差異;《齊民要術》大約在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成書,由北朝北魏時期的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農書》涵蓋了多個朝代的農學著作,包括《齊民要術》、《農桑輯要》、《王禎農書》、《農政全書》和《授時通考》,其中《齊民要術》影響最大。《農政全書》則是在明朝萬歷年間成書,全面介紹了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貫穿了徐光啟的“農政”思想。2.內容的區別;《齊民要術》共10卷92篇,詳細介紹了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利用以及治荒方法,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農書》則概括了中華古文明的物質基礎,歷代官府和平民都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的總結和推廣,導致出現許多農業書籍。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