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的形成是由于當時離太陽比現在近得多,整個地球被太陽的高熱光線照射而處于熔融狀態,后來由于在繞太陽公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地球逐漸遠離太陽,地球表面逐漸降溫并開始凝固,加上各種天外來物降落在地球表面逐漸衍變成現在的地殼。地殼的上層化學成分以氧、硅、鋁為主,平均化學組成與花崗巖相似,稱為花崗巖層,亦有人稱之為“硅鋁層”。此層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區,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連續圈層。下層富含硅和鎂,平均化學組成與玄武巖相似,稱為玄武巖層,所以有人稱之為“硅鎂層”;在大陸和海洋均有分布,是連續圈層。兩層以康拉德不連續面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