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凱法師禪語20句
圣凱法師禪語20句
1、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視有善良的動機以及美好的成果。2、有意思、有意圖、有目的之行為是戒;通過心所抉擇,合乎戒條之活動是戒;以律則規范,防護不作惡而行善是戒;提醒自己,不犯罪過是戒。3、業是造作、作用的意思,身體與語言文字的行為,是由思心所所引發的。4、生命延續中積累的經驗,將在識田中形成不同業力,包括善、惡、無記三種。5、主宰一切的我見是妄情的計執,不應以自我為中心,不固執己見,要尊重別人,與人和諧相處,也就不會因我見而引起無邊的痛苦了。6、無論過去多少惡業,只要在現世不斷增長善業,惡消善長,自會感到未來的樂報。7、在業力招感果報中,必須有煩惱的助緣,才能招感生死的果報。8、懺悔的作用即是在于改變業感的因緣,使種子不成熟或得到一種相對性的變化,而達成果報改變的目的。
導讀1、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視有善良的動機以及美好的成果。2、有意思、有意圖、有目的之行為是戒;通過心所抉擇,合乎戒條之活動是戒;以律則規范,防護不作惡而行善是戒;提醒自己,不犯罪過是戒。3、業是造作、作用的意思,身體與語言文字的行為,是由思心所所引發的。4、生命延續中積累的經驗,將在識田中形成不同業力,包括善、惡、無記三種。5、主宰一切的我見是妄情的計執,不應以自我為中心,不固執己見,要尊重別人,與人和諧相處,也就不會因我見而引起無邊的痛苦了。6、無論過去多少惡業,只要在現世不斷增長善業,惡消善長,自會感到未來的樂報。7、在業力招感果報中,必須有煩惱的助緣,才能招感生死的果報。8、懺悔的作用即是在于改變業感的因緣,使種子不成熟或得到一種相對性的變化,而達成果報改變的目的。
圣凱法師禪語20句1、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視有善良的動機以及美好的成果。2、有意思、有意圖、有目的之行為是戒;通過心所抉擇,合乎戒條之活動是戒;以律則規范,防護不作惡而行善是戒;提醒自己,不犯罪過是戒。3、業是造作、作用的意思,身體與語言文字的行為,是由思心所所引發的。4、生命延續中積累的經驗,將在識田中形成不同業力,包括善、惡、無記三種。5、主宰一切的我見是妄情的計執,不應以自我為中心,不固執己見,要尊重別人,與人和諧相處,也就不會因我見而引起無邊的痛苦了。6、無論過去多少惡業,只要我們在現世不斷增長善業,惡消善長,自會感到未來的樂報。7、在業力招感果報中,必須有煩惱的助緣,才能招感生死的果報。8、懺悔的作用即是在于改變業感的因緣,使種子不成熟或得到一種相對性的變化,而達成果報改變的目的。9、即使是重大惡業,如有足夠懺悔的時間壽長,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業即輕受而成為不定業。10、修行人既能知命,又能達觀,才能不怨天、為尤人,達成心理上的泰然和寧穆;同時,必須有十足的勇氣與毅力,才能克服自他的弱點,作向上的轉變。11、修行者能夠承藉佛力、福報、功德,亦能免三途苦報。12、豐裕的生活并非就是幸福快樂的保障,還需懂得駕馭人生這部列車,才能穿越層層的無形之墻,進入快樂的園地。13、只有佛教中的般若智慧才能徹底解決人生面臨的種種問題,使人們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14、世間萬物都是由具體的因素和條件組成,若離開了許多的因素和條件,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存在。15、萬物由因緣和合而生起,故稱緣起;緣起必然是無自性,無自性即是性空。16、凡夫迷于緣起性空,佛菩薩具有般若智慧故能了達,般若人生就是緣起性空的人生。17、我們生活中應能經常與空相應,了知緣起必然是空性的,而因為是空性,所以才能隨緣而起。18、通過緣起,對于好的你必須珍惜它,把握它;對于不好的也不必垂頭喪氣,只要添加善緣,不好的就能改善。19、緣起性空的般若人生觀不是悲觀的,也不是盲目樂觀的,而是發自智慧、符合實際的現實人生觀。20、緣起的人生就是無我的人生,這就要求每個人都具有同體大悲的心,能從無我的慧光中涌現出真愛。
圣凱法師禪語20句
1、戒是善良的利己又利他的品行,重視有善良的動機以及美好的成果。2、有意思、有意圖、有目的之行為是戒;通過心所抉擇,合乎戒條之活動是戒;以律則規范,防護不作惡而行善是戒;提醒自己,不犯罪過是戒。3、業是造作、作用的意思,身體與語言文字的行為,是由思心所所引發的。4、生命延續中積累的經驗,將在識田中形成不同業力,包括善、惡、無記三種。5、主宰一切的我見是妄情的計執,不應以自我為中心,不固執己見,要尊重別人,與人和諧相處,也就不會因我見而引起無邊的痛苦了。6、無論過去多少惡業,只要在現世不斷增長善業,惡消善長,自會感到未來的樂報。7、在業力招感果報中,必須有煩惱的助緣,才能招感生死的果報。8、懺悔的作用即是在于改變業感的因緣,使種子不成熟或得到一種相對性的變化,而達成果報改變的目的。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