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5/wz/18346968552.jpg)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不斷地提醒自己要謙讓。于是我們誤以為退縮才是禮貌,要盡可能不給別人添麻煩。因此,有認為別人不好的意見也不好意思說出來,偶爾聽到別人的贊美竟會感到不自在,更說不上能大大方方地接受。因為自己有這種“不自在”的感覺,自然而然運用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即使心中頗有感觸,但要開口表達出來,的確感到會給自己和對方帶來尷尬。時間長了,真的成了“金口難開”。人與人之間只有挑刺的、找問題的、提意見的、建議批評的,甚至建議沖突的關系,少了贊美的潤滑劑。一次,老劉搭乘國航班機飛往深圳。當他們上了飛機后得到知飛機將要延誤兩個小時。一時機內乘客怨聲四起。他看著乘務員一邊端茶倒水,一邊接受許多乘客的抱怨,想想最辛苦的就數她們了,工作時間一下子延長了一倍。有些乘客看在眼里肯定也有同感,他可以從他們同情、理解的眼神里看到,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有勇氣突破自己的障礙,向她們說出贊美感謝的話,包括老劉自己也一直在“掙扎”,最后他終于找到了一張意見調查表,在上面寫下了我對她們的感謝,然后匆匆把它塞給一個乘務員。那過程,引起老劉莫名的緊張和尷尬。怎么贊美別人會有如此大的心理障礙?在企業公司中,許多員工周而復始地從事一樣的工作,有時真的很難感覺到自己對單位有所貢獻,自己存在的價值真的不過是顆螺絲釘,可有可無。時間長了,士氣消沉。按傳統的觀念,我們早已習慣了員工把事做好是本分,不用表揚;做錯了一定要指責。口頭認同和贊揚能提高員工凝聚力鼓舞士氣。但很多人就是覺得贊揚“舉步維通”。看來突破這個心理障礙還需要一定的勇氣。開始時可能是意、很不自在的。但是,如果我們去想想那些受到贊美的人,會很欣慰,增加了自信和自尊,或許能給予我們決心去做的勇氣。但究竟怎樣去做才能恰到好處呢?我向大家提供四個循序漸進的方法:1.不妨透過肢體語言去贊美。試用一個贊許的眼神、認同的點頭、輕拍一下肩膀,傳達你的情感,表達你的贊美。從別人積極的反應中增加自己的勇氣,相信你很快就能開口贊美了。2.與其直接贊美他,不如贊美他所關心的人、事、物。當我們在職場上聽到人家說:“某某先生,你真是了不起”、“某某先生,你真是太棒了”,很多時候會讓人聽了起雞皮疙瘩,覺得自己己恐怕永遠也說不出類似的話。不如,針對別人所做的事或所想出的點子,就事論事地表揚,不僅說者心中踏實,受者也能聽得的心安理得。3.采取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有時僅僅是肢體語言或言語表達還不夠,還可以利用其它方式增加表達。如,寫張卡片、送個小禮物、聚餐、一同出去等,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4.在稱贊過程中不要太浮夸,顯得不自然。其實除了自己感覺不自然,可能多數受者也覺得不實際!甚至可能受“拍馬屁”之嫌,反而惹人討厭,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只要有決心要改進自己的人際關系,一步一步地要求自己,相信在別人受到鼓勵的時候,你所獲得的反饋必能加強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