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談: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曾奇峰談: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02 逆言可能是施虐,盡可能重話輕說。弗洛伊德說,自從精神分析創立以后,父母打孩子就不再有任何合理的借口了。“逆言”,其本質是對他人實施情感上的毆打,這比肉體上的毆打更惡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遭受“逆言”的情感虐待的人,成年后可能會自己對自己實施軀體虐待,如自殘、酗酒、吸毒等等。這一點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如果總是生活在惡言惡語中,他就會潛移默化地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和有價值的人,所以他需要通過虐待自己來懲罰自己。從形式上來說,還有一種自虐的方式,表面看起來沒什么大問題,實際上殺人于無形,這就是司空見慣的自虐式工作一-一超長時間地工作、超負荷地工作。想想那些英年早逝的人,你就知道原來自殺也可以如此隱蔽和“光榮”,隱蔽到連自己都不知道的程度,“光榮”到千萬人為他們的“自殺”嘆息和喝彩。
導讀02 逆言可能是施虐,盡可能重話輕說。弗洛伊德說,自從精神分析創立以后,父母打孩子就不再有任何合理的借口了。“逆言”,其本質是對他人實施情感上的毆打,這比肉體上的毆打更惡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遭受“逆言”的情感虐待的人,成年后可能會自己對自己實施軀體虐待,如自殘、酗酒、吸毒等等。這一點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如果總是生活在惡言惡語中,他就會潛移默化地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和有價值的人,所以他需要通過虐待自己來懲罰自己。從形式上來說,還有一種自虐的方式,表面看起來沒什么大問題,實際上殺人于無形,這就是司空見慣的自虐式工作一-一超長時間地工作、超負荷地工作。想想那些英年早逝的人,你就知道原來自殺也可以如此隱蔽和“光榮”,隱蔽到連自己都不知道的程度,“光榮”到千萬人為他們的“自殺”嘆息和喝彩。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5/wz/18346585552.jpg)
01 良藥不一定苦口,忠言不必逆耳有些好藥是苦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好藥都苦。甘草、羅漢果等,就甜得令人喜愛。“良藥苦口”四字,潛藏著“只要是好藥就苦”的暗示,顯然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拿苦口良藥做引子,是為了引出“忠言逆耳”的訓誡。此言之流毒禍害,可以用慘烈二字來形容。與良藥苦口一樣,忠言逆耳暗含忠言必然逆耳的謬論,被蒙蔽者于是就有了“語不傷人死不休”的抱負和行為。在中國古代,不少向封建統治者進言的人,只管自己所說的是不是逆耳的忠言,甚至只管是不是逆言(因為逆言必忠),而不管別人聽不聽得進去,以至于人頭落地了還不知是怎么回事。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父母對孩子。一些內心充滿焦慮、全無幽默感的父母,一跟孩子說話就挑孩子的毛病,似乎不這樣就顯示不出自己愛孩子。最后,逆耳的忠言就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據統計,我國目前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其中只有極少數是智力障礙導致的,絕大部分是父母和老師的不良態度“制造”的。這一點真的不難理解,一個成年人,應該算是“皮糙肉厚”了吧?但如果你的單位領導總給你用“忠言逆耳”的套路,你能夠工作得好嗎?孩子“細皮嫩肉”的,老在“逆耳忠言”的惡劣環境中生活,成績不好已在其次,更嚴重的后果是人格都會變得猥瑣和扭曲。學生要取得好成績,是很需要一點人格上的“狠勁”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考格對于考生的智力和人格強度的雙重考驗。僅僅有好的智力,而沒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是不可能面對老師處心積慮的“刁難”的,而逆耳忠言恰好會打壓和破壞這股人格上的“狠勁”。所謂逆言,不管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來說,都可能是惡意的。形式上的惡意已不必多言,一個“逆”字已經把令人不快的效果描述得干凈徹底。內容上的惡則較為隱蔽。舉個例子,同樣內容的話,一個人可能會說得溫和委婉,另一個人卻說得聲色俱厲,后者的話里多出來的情緒內容,實際上是他自己內心深處積淀下來的,與他此時此刻所說的事件和針對的人物無關。如果他找件小事情,把這樣的“積怨”以“忠言逆耳”的名義對封建君主發泄,這樣的行為就有了一個現成的名字,叫作“找死”。逆耳之言之所以不太被人聽得進去,除了它可能暗含惡意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面對逆言對自己自尊和自信的攻擊,任何人都有本能地保護自己的傾向,保護的方式就是讓這些逆言全不入耳。而溫和的語言不會激活人的保護本能,所以能夠更好地滲透到他人心中,并產生所希望的影響。02 逆言可能是施虐,盡可能重話輕說弗洛伊德說,自從精神分析創立以后,父母打孩子就不再有任何合理的借口了。“逆言”,其本質是對他人實施情感上的毆打,這比肉體上的毆打更惡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遭受“逆言”的情感虐待的人,成年后可能會自己對自己實施軀體虐待,如自殘、酗酒、吸毒等等。這一點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如果總是生活在惡言惡語中,他就會潛移默化地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和有價值的人,所以他需要通過虐待自己來懲罰自己。從形式上來說,還有一種自虐的方式,表面看起來沒什么大問題,實際上殺人于無形,這就是司空見慣的自虐式工作一-一超長時間地工作、超負荷地工作。想想那些英年早逝的人,你就知道原來自殺也可以如此隱蔽和“光榮”,隱蔽到連自己都不知道的程度,“光榮”到千萬人為他們的“自殺”嘆息和喝彩。如果一定要給“忠言逆耳”找個反義詞,想來想去應該是“重話輕說”比較好。能夠把重話輕說,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智慧。傻瓜大腦結構簡單,無法對語言進行溫和化的加工,說出來的話自然就逆耳。而且,聰明人都知道,溫和的建議比惡言惡語更容易被人接受,使用明知道沒有什么效果的方法,就像用筷子舀湯一樣,也是智力至少在80分以下的表現。二是勤快。懶人一懶百懶,不愿意費勁去多想,想什么就說什么要省事得多。一個人的人際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語言制造的。如果一個人總是靠逆言處世,他的人際關系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而一個人如果總能重話輕說,那就意味著他時刻在呵護他人,作為回報,他也會得到很多溫暖的呵護。
曾奇峰談: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02 逆言可能是施虐,盡可能重話輕說。弗洛伊德說,自從精神分析創立以后,父母打孩子就不再有任何合理的借口了。“逆言”,其本質是對他人實施情感上的毆打,這比肉體上的毆打更惡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遭受“逆言”的情感虐待的人,成年后可能會自己對自己實施軀體虐待,如自殘、酗酒、吸毒等等。這一點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如果總是生活在惡言惡語中,他就會潛移默化地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的和有價值的人,所以他需要通過虐待自己來懲罰自己。從形式上來說,還有一種自虐的方式,表面看起來沒什么大問題,實際上殺人于無形,這就是司空見慣的自虐式工作一-一超長時間地工作、超負荷地工作。想想那些英年早逝的人,你就知道原來自殺也可以如此隱蔽和“光榮”,隱蔽到連自己都不知道的程度,“光榮”到千萬人為他們的“自殺”嘆息和喝彩。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