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憶江南作者背景
古詩憶江南作者背景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題解】;《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組詞,作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向往。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作者】;
導讀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題解】;《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組詞,作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向往。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作者】;
憶江南詞三首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題解】《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組詞,作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向往。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作者】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近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背景】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蘇杭,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后十余年,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而作詞的具體時間,歷來說法不同。有說在白居易離蘇州之后;有說在開成三年(838);有說在大和元年(827);王國維則說寫于“大和八九年間”。這些說法,籠統簡單,缺乏事實根據。劉禹錫曾作《憶江南》詞入手。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說:“和樂天春詞,依《憶江南》曲拍為句。”此詞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初夏作于洛陽,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詞也應在開成二年初夏。【賞析】第一首詞中,作者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篇末,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詞,既托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造成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第二首詞以“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領起,前三字“江南憶”和第一首詞的最后三字“憶江南”勾連,形成詞意的連續性。后五字“最憶是杭州”又突出了作者最喜愛的一個江南城市。如果說第一首詞像畫家從鳥瞰的角度大筆揮灑而成的江南春意圖,那么,第二首詞便像一幅杭州之秋的畫作了。作者很愛西湖的春天,他在詞里偏偏不寫杭州之春,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和第一首詞所寫的春景重復。他寫杭州之秋,一寫靈隱寺賞月賞桂,一寫高亭之上觀錢塘江潮。兩句詞就寫出兩種境界。“山寺月中尋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邊的靈隱寺。這座古剎有許多傳說,有的還蒙上一層神話色彩:傳說靈隱寺的桂花樹是從月宮中掉下來的。作者曾在寺中賞月,中秋節桂花飄香,那境界使他終身難忘。山、寺、月影下,尋桂子,寫出了幽美的環境,也寫了置身其間的詞人的活動。然而,詞人回憶杭州還有另一種境界使人難忘。那就是“郡亭枕上看潮頭”,錢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觀,潮頭可高達數丈,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卷云擁雪的潮頭了,顯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頭”,以幽閑的筆墨帶出驚濤駭浪的景色,與上句“山寺月中尋桂子”的靜謐而朦朧的美的境界形成鮮明的對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白居易是熱愛杭州的,所以他在回到北方以后,又產生了“何日更重游”的愿望。第三首詞在思想藝術上都不及第一、二首,加上他又寫到歌舞生活,因而許多選本都不介紹它。其實它在寫法上也并不是全無可取之處的。前兩首詞雖然也寫到人,但主要還是寫景。第三首點到吳宮,但主要卻是寫人,寫蘇州的歌舞伎和詞人自己。從整體上看,意境的變化使連章體詞顯得變化多姿,豐富多彩。吳酒一杯春竹葉一句,一來,竹葉是為了與下句的芙蓉對偶,二來,“春”在這里是形容詞,所謂春竹葉并非一定是指竹葉青酒,而是指能帶來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詩里就有“甕頭竹葉經春熟”的說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文人大多愛酒,白居易應該也不例外,喝著吳酒,觀“吳娃雙舞”猶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稱為“娃”,吳王夫差為她建的房子就叫“館娃宮”。白居易這樣寫,就是出于對西施這位絕代佳人的聯想。作者不是縱情聲色的人,他欣賞的是吳娃的歌舞,希望能重睹演出,因而回到洛陽后說:“早晚復相逢”。三首詞,從今時,憶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從洛陽到蘇杭,從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時間,空間都有極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陽,神馳江南,撫今追昔,無限深情地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使作者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滿足。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開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結,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
古詩憶江南作者背景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題解】;《憶江南》三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組詞,作于唐文宗開成三年(838)。第一首是總寫對江南的回憶;第二首和第三首則是分別寫對杭州和蘇州的憶念、向往。三首詞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分別描繪江南的景色美,風物美和女性之美,藝術概括力強,意境奇妙。【作者】;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