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
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
中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是《脈經》,由西晉時期的醫學家王叔和編撰,《脈經》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后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并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脈經》的影響力深遠,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宮廷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太醫署將其作為醫科學生主要教材、宋代太醫局的方脈科也將其作為教材,與《難經》《內經》同被視為醫學大經。
導讀中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是《脈經》,由西晉時期的醫學家王叔和編撰,《脈經》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后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并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脈經》的影響力深遠,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宮廷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太醫署將其作為醫科學生主要教材、宋代太醫局的方脈科也將其作為教材,與《難經》《內經》同被視為醫學大經。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5/wz/18340737852.jpg)
該情況最早的脈學專著是《脈經》。中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是《脈經》,由西晉時期的醫學家王叔和編撰,《脈經》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后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并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脈經》的影響力深遠,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宮廷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太醫署將其作為醫科學生主要教材、宋代太醫局的方脈科也將其作為教材,與《難經》《內經》同被視為醫學大經。
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
中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是《脈經》,由西晉時期的醫學家王叔和編撰,《脈經》首次系統歸納了24種脈象,對其性狀作出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有關三部脈的定位診斷,為后世脈學發展奠定基礎,并有指導臨床實踐之意義。《脈經》的影響力深遠,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宮廷醫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太醫署將其作為醫科學生主要教材、宋代太醫局的方脈科也將其作為教材,與《難經》《內經》同被視為醫學大經。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