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
根據相關法令,已滿12至未滿14歲的少年若犯下故意殺人、傷害罪并致人于死或重傷,嚴重殘疾(若采用特別殘忍手段)或是情節極其惡劣者,必要時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后,將開啟刑事司法程序。對于已滿14歲但未滿16周歲的青少年,除上述罪行外,還需承擔包括強奸、搶劫、販毒、縱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在內的刑事責任。然而,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并不代表對未成年犯罪的過度懲罰,而是基于未成年人心智發展水平、犯罪嚴重性及社會影響等多重因素進行的法律調整,力求實現法律公正與社會保護之間的平衡。
導讀根據相關法令,已滿12至未滿14歲的少年若犯下故意殺人、傷害罪并致人于死或重傷,嚴重殘疾(若采用特別殘忍手段)或是情節極其惡劣者,必要時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后,將開啟刑事司法程序。對于已滿14歲但未滿16周歲的青少年,除上述罪行外,還需承擔包括強奸、搶劫、販毒、縱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在內的刑事責任。然而,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并不代表對未成年犯罪的過度懲罰,而是基于未成年人心智發展水平、犯罪嚴重性及社會影響等多重因素進行的法律調整,力求實現法律公正與社會保護之間的平衡。
![](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125/wz/18343043152.jpg)
近年,我國刑法領域對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予以調整,以更好地應對未成年罪犯日益呈現低齡化以及犯罪性質惡劣的現狀。根據相關法令,已滿12至未滿14歲的少年若犯下故意殺人、傷害罪并致人于死或重傷,嚴重殘疾(若采用特別殘忍手段)或是情節極其惡劣者,必要時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后,將開啟刑事司法程序;對于已滿14歲但未滿16周歲的青少年,除上述罪行外,還需承擔包括強奸、搶劫、販毒、縱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在內的刑事責任。然而,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并不代表對未成年犯罪的過度懲罰,而是基于未成年人心智發展水平、犯罪嚴重性及社會影響等多重因素進行的法律調整,力求實現法律公正與社會保護之間的平衡。
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
根據相關法令,已滿12至未滿14歲的少年若犯下故意殺人、傷害罪并致人于死或重傷,嚴重殘疾(若采用特別殘忍手段)或是情節極其惡劣者,必要時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后,將開啟刑事司法程序。對于已滿14歲但未滿16周歲的青少年,除上述罪行外,還需承擔包括強奸、搶劫、販毒、縱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在內的刑事責任。然而,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并不代表對未成年犯罪的過度懲罰,而是基于未成年人心智發展水平、犯罪嚴重性及社會影響等多重因素進行的法律調整,力求實現法律公正與社會保護之間的平衡。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