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探究題
中考化學探究題
一、物質成分的探究;例1:在化學實驗室開放日,小娜、小佳、小華和小麗同學決定探究固體與液體反應。小娜從一瓶固體和一瓶液體中各取少量試劑進行混合,產生了一種無色氣體。小佳推測這種氣體可能是CO2或H2等。小華用右上圖的裝置收集該氣體,氣體應由a端進入。小麗對固體和液體反應的其他情況進行了猜想:可能是金屬與鹽溶液置換、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堿與酸發生復分解反應、氧化物與水反應等。例2:探究“旺旺雪餅”袋內生石灰(CaO)的性質,生石灰可作為干燥劑的原因是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例3:探究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分解產物的成分,小李和小王同學猜想產物可能是碳或氧化銅,或兩者混合。他們通過向盛有少量黑色固體的試管中加入稀硫酸進行實驗驗證。二、物質變化條件的探究。
導讀一、物質成分的探究;例1:在化學實驗室開放日,小娜、小佳、小華和小麗同學決定探究固體與液體反應。小娜從一瓶固體和一瓶液體中各取少量試劑進行混合,產生了一種無色氣體。小佳推測這種氣體可能是CO2或H2等。小華用右上圖的裝置收集該氣體,氣體應由a端進入。小麗對固體和液體反應的其他情況進行了猜想:可能是金屬與鹽溶液置換、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堿與酸發生復分解反應、氧化物與水反應等。例2:探究“旺旺雪餅”袋內生石灰(CaO)的性質,生石灰可作為干燥劑的原因是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例3:探究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分解產物的成分,小李和小王同學猜想產物可能是碳或氧化銅,或兩者混合。他們通過向盛有少量黑色固體的試管中加入稀硫酸進行實驗驗證。二、物質變化條件的探究。
科學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各個環節。近年來,各地中考的化學實驗探究題逐漸增多,題目形式更加開放、靈活和多樣化。下面我們對這類考題進行歸類解析。一、物質成分的探究例1:在化學實驗室開放日,小娜、小佳、小華和小麗同學決定探究固體與液體反應。小娜從一瓶固體和一瓶液體中各取少量試劑進行混合,產生了一種無色氣體。小佳推測這種氣體可能是CO2或H2等。小華用右上圖的裝置收集該氣體,氣體應由a端進入。小麗對固體和液體反應的其他情況進行了猜想:可能是金屬與鹽溶液置換、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堿與酸發生復分解反應、氧化物與水反應等。例2:探究“旺旺雪餅”袋內生石灰(CaO)的性質,生石灰可作為干燥劑的原因是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例3:探究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分解產物的成分,小李和小王同學猜想產物可能是碳或氧化銅,或兩者混合。他們通過向盛有少量黑色固體的試管中加入稀硫酸進行實驗驗證。二、物質變化條件的探究例4:小林同學發現銅制眼鏡框表面出現綠色物質,通過化學學習知道該物質為銅綠,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小林設計實驗探究銅生銹的條件,發現B試管中的銅片最先生銹。從實驗中得出的結論是水是銅生銹的必要條件。例5:探究蘋果切開后變色的原因,可能是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實驗中將蘋果分別放入盛有氧氣、氮氣、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結論是蘋果變色是由于與氧氣作用,溫度越高變色速度越快。三、物質性質的探究例6: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設計實驗觀察到碳酸能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而二氧化碳不能,從而得出結論。例7:探究維生素C的性質,設計實驗用石蕊試液、pH試紙等驗證其酸性。結論是維生素C具有酸性,能與金屬鎂、氫氧化鈉等反應。例8:探究市售小蘇打樣品的性質,通過滴加鹽酸、澄清石灰水等實驗,發現小蘇打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與堿反應生成沉淀,受熱分解。通過這些實驗探究,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中考化學探究題
一、物質成分的探究;例1:在化學實驗室開放日,小娜、小佳、小華和小麗同學決定探究固體與液體反應。小娜從一瓶固體和一瓶液體中各取少量試劑進行混合,產生了一種無色氣體。小佳推測這種氣體可能是CO2或H2等。小華用右上圖的裝置收集該氣體,氣體應由a端進入。小麗對固體和液體反應的其他情況進行了猜想:可能是金屬與鹽溶液置換、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堿與酸發生復分解反應、氧化物與水反應等。例2:探究“旺旺雪餅”袋內生石灰(CaO)的性質,生石灰可作為干燥劑的原因是與水反應生成熟石灰。例3:探究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分解產物的成分,小李和小王同學猜想產物可能是碳或氧化銅,或兩者混合。他們通過向盛有少量黑色固體的試管中加入稀硫酸進行實驗驗證。二、物質變化條件的探究。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