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強盛階段,其政治文化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國家的強盛和經濟的繁榮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征。隋朝的統一使得全國的社會秩序更加穩定,南北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得以加深。到了唐朝,從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到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封建經濟得到了高度發展,政治相對穩定的時間較長,這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隋唐時期的文化政策具有開明和兼容的特點。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基礎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統治者倡導科舉考試,大力興辦學校,打破了選拔人才對門第出身的種種限制,同時增加了考試科目,拓展了考核范圍。在思想文化方面,無論是外來佛教文化還是中國的道教文化,統治者都能兼收并蓄。這種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僅培養了大批文化人才,也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有利的氛圍。再者,隋唐時期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隋朝運河的開通和唐朝交通的暢達,使得唐朝與邊疆各少數民族政權保持著密切的關系,促進了雙方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數民族文化豐富了中原文化的內容,使中華文化具有濃厚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經濟繁榮和國力強盛,唐朝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對外交通發達,使得唐與亞、歐、非之間的往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進的過程中,隋唐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最后,隋唐時期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封建文化的傳統。秦漢以來,我國封建文化在許多領域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的發展和江南的開發,為科學技術及文學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此基礎上,隋唐文化出現了全面繁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