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理論模型整理思考
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理論模型整理思考
2.PD(Product Design):產品設計,IxD(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區別于工業設計,所以加了個”X”。3.UED(User-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由上述三個詞的區別和聯系其實可以延伸出很多內容。4.設計的本質是創新,是突破,是優雅解決問題,是滿足需求。5.People ignore design that ignores people.這句話強調設計應服務于人們的使用習慣。6.雙因素激勵理論,又稱激勵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論,是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7.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8.成就需要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提出的。
導讀2.PD(Product Design):產品設計,IxD(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區別于工業設計,所以加了個”X”。3.UED(User-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由上述三個詞的區別和聯系其實可以延伸出很多內容。4.設計的本質是創新,是突破,是優雅解決問題,是滿足需求。5.People ignore design that ignores people.這句話強調設計應服務于人們的使用習慣。6.雙因素激勵理論,又稱激勵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論,是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7.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8.成就需要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提出的。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64849552.jpg)
1. 好的設計師必然是懂得心理學規律的,他們看起來非常簡單,卻總能信手拈來,別具匠心。2. PD(Product Design):產品設計,IxD(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區別于工業設計,所以加了個”X”。3. UED(User-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由上述三個詞的區別和聯系其實可以延伸出很多內容。4. 設計的本質是創新,是突破,是優雅解決問題,是滿足需求。5. People ignore design that ignores people.這句話強調設計應服務于人們的使用習慣。6. 雙因素激勵理論,又稱激勵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論,是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7.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8. 成就需要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提出的。9. KANO 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發明的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10. 孕婦效應,也叫作視網膜效應,當我們自己擁有一種特征或者關注某事物時,我們有更大概率比平時要更加注意到這種特種或事物。11. 墨菲定律,由愛德華·墨菲提出,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12. 費茨定律,從一個起始位置移動到一個最終目標所需的時間由兩個參數來決定。13. 選擇悖論,一個人面臨的選擇(n)越多,所需要作出決定的時間(T)就越長。14. 7±2法則,喬治米勒最早對短期記憶能力進行了定量研究。15. 奧卡姆剃刀原理,如果兩個假說具有完全相同的解釋力和預測力時,我們以那個較為簡單的假說作為討論依據。16. 對比效應,某個元素越是違反常理,就越引人注目、越容易被人牢記。17. 帕累托定律,又名二八定律、80/20 原則,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學和管理學。18. BJ Fogg行為模型,是探究什么促使行為發生一個有用的框架。19. 格式塔理論,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譯,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離特性的有機整體。20. 心流,是人們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21. 復雜性守恒定律,認為每一個過程都有其固有的復雜性,存在一個臨界點,超過了這個點過程就不能再簡化了。22. 防錯原則,新鄉重夫指出:我們不可能消除差錯,但是必須及時發現和立即糾正,防止差錯形成缺陷。
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理論模型整理思考
2.PD(Product Design):產品設計,IxD(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設計,區別于工業設計,所以加了個”X”。3.UED(User-Experience Design):用戶體驗設計,由上述三個詞的區別和聯系其實可以延伸出很多內容。4.設計的本質是創新,是突破,是優雅解決問題,是滿足需求。5.People ignore design that ignores people.這句話強調設計應服務于人們的使用習慣。6.雙因素激勵理論,又稱激勵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論,是美國的行為科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7.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8.成就需要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提出的。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