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南轅北轍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南轅北轍
成語“南轅北轍”由此而來,意指行動與目標相反,比喻做事的方向或方法不對,導致結果與期望相悖。《戰國策·魏策四》中的原文“猶至楚而北行也”正是這個成語的來源。在使用上,“南轅北轍”常作為賓語或定語,用來形容行動與目的不一致的情況。它的結構是聯合式,與其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背道而馳”,而相對的成語是“有的放矢”,意味著有目標、有方向。以下是一些例句。1.首先,團隊合作必須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才能產生效果。如果方向相反,就像“南轅北轍”,很難取得成功。2.如果一個企業內部不需要的部門被要求“加強服務”,同時卻強調要加快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如同“南轅北轍”。
導讀成語“南轅北轍”由此而來,意指行動與目標相反,比喻做事的方向或方法不對,導致結果與期望相悖。《戰國策·魏策四》中的原文“猶至楚而北行也”正是這個成語的來源。在使用上,“南轅北轍”常作為賓語或定語,用來形容行動與目的不一致的情況。它的結構是聯合式,與其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背道而馳”,而相對的成語是“有的放矢”,意味著有目標、有方向。以下是一些例句。1.首先,團隊合作必須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才能產生效果。如果方向相反,就像“南轅北轍”,很難取得成功。2.如果一個企業內部不需要的部門被要求“加強服務”,同時卻強調要加快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如同“南轅北轍”。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64993752.jpg)
戰國時期,魏安王打算進攻趙國的都城邯鄲,但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季梁為了說服魏安王,講述了一個故事:有個人打算駕車前往楚國,卻錯誤地選擇了向北行駛,結果越走越偏離了目的地。季梁通過這個故事比喻,指出爭霸不應該依靠武力,而應該贏得民心。魏安王聽從了季梁的建議,決定放棄用兵。成語“南轅北轍”由此而來,意指行動與目標相反,比喻做事的方向或方法不對,導致結果與期望相悖。《戰國策·魏策四》中的原文“猶至楚而北行也”正是這個成語的來源。在使用上,“南轅北轍”常作為賓語或定語,用來形容行動與目的不一致的情況。它的結構是聯合式,與其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背道而馳”,而相對的成語是“有的放矢”,意味著有目標、有方向。以下是一些例句:1. 首先,團隊合作必須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才能產生效果。如果方向相反,就像“南轅北轍”,很難取得成功。2. 如果一個企業內部不需要的部門被要求“加強服務”,同時卻強調要加快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如同“南轅北轍”。3. 近年來流行的“文體搭臺,經貿唱戲”的招商模式已經出現了問題,文化活動熱鬧非凡,而經貿活動卻冷冷清清,這就像是“南轅北轍”,主次不分。4. 追溯到“新民主主義制度”,再深入探討,可以總結出兩條“南轅北轍”的建國路線。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南轅北轍
成語“南轅北轍”由此而來,意指行動與目標相反,比喻做事的方向或方法不對,導致結果與期望相悖。《戰國策·魏策四》中的原文“猶至楚而北行也”正是這個成語的來源。在使用上,“南轅北轍”常作為賓語或定語,用來形容行動與目的不一致的情況。它的結構是聯合式,與其意思相近的成語有“背道而馳”,而相對的成語是“有的放矢”,意味著有目標、有方向。以下是一些例句。1.首先,團隊合作必須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才能產生效果。如果方向相反,就像“南轅北轍”,很難取得成功。2.如果一個企業內部不需要的部門被要求“加強服務”,同時卻強調要加快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如同“南轅北轍”。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