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發展史分幾個階段?
計算機發展史分幾個階段?
1.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年):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ENIAC(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為標志,這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由莫克利和艾克特設計。它體積龐大,占地170平方米,功率達150千瓦,運算速度遠不及人的思維速度,但這一發明成為計算機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晶體管計算機時代(1950年代):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使得計算機體積更小,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3.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60年代):集成電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同時降低了成本。4.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70年代至今):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計算機進一步小型化,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導讀1.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年):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ENIAC(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為標志,這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由莫克利和艾克特設計。它體積龐大,占地170平方米,功率達150千瓦,運算速度遠不及人的思維速度,但這一發明成為計算機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晶體管計算機時代(1950年代):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使得計算機體積更小,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3.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60年代):集成電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同時降低了成本。4.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70年代至今):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計算機進一步小型化,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60320652.jpg)
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1. 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年):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ENIAC(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為標志,這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由莫克利和艾克特設計。它體積龐大,占地170平方米,功率達150千瓦,運算速度遠不及人的思維速度,但這一發明成為計算機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 晶體管計算機時代(1950年代):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使得計算機體積更小,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3. 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60年代):集成電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同時降低了成本。4.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70年代至今):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計算機進一步小型化,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5. 智能計算機時代(1980年代至今):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將世界上各種信息采集、存儲、處理、通信與人工智能相結合,使得計算機能夠執行更加復雜的任務,具備一定程度的智能。
計算機發展史分幾個階段?
1.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年):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ENIAC(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為標志,這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由莫克利和艾克特設計。它體積龐大,占地170平方米,功率達150千瓦,運算速度遠不及人的思維速度,但這一發明成為計算機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晶體管計算機時代(1950年代):晶體管取代了電子管,使得計算機體積更小,能耗更低,可靠性更高。3.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60年代):集成電路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同時降低了成本。4.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1970年代至今):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計算機進一步小型化,性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