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計算機網絡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1946年至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盡管運算速度遠不及人的思維速度,但它標志著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2.第二個階段:1956年至1964年,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在這個時期,操作系統被廣泛開發,極大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3.第三個階段:1964年至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采用了集成電路技術,大幅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和效率。4.第四個階段:1970年代至現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出現,計算機變得更加小型化、高效能,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了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革。
導讀1.第一個階段:1946年至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盡管運算速度遠不及人的思維速度,但它標志著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2.第二個階段:1956年至1964年,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在這個時期,操作系統被廣泛開發,極大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3.第三個階段:1964年至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采用了集成電路技術,大幅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和效率。4.第四個階段:1970年代至現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出現,計算機變得更加小型化、高效能,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了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革。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60327552.jpg)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經歷了以下三個主要階段:1. 第一個階段:1946年至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盡管運算速度遠不及人的思維速度,但它標志著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2. 第二個階段:1956年至1964年,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在這個時期,操作系統被廣泛開發,極大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3. 第三個階段:1964年至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采用了集成電路技術,大幅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和效率。4. 第四個階段:1970年代至現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出現,計算機變得更加小型化、高效能,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了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革。計算機的發明者之一是約翰·馮·諾依曼,他的貢獻對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至關重要。計算機作為20世紀最杰出的科技成果之一,已經深入到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形成了龐大的計算機產業,并在學校、企事業單位乃至家庭中變得普遍,成為信息時代不可或缺的工具。
計算機網絡發展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1946年至1956年,電子管計算機時代。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盡管運算速度遠不及人的思維速度,但它標志著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2.第二個階段:1956年至1964年,晶體管計算機時代。在這個時期,操作系統被廣泛開發,極大促進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3.第三個階段:1964年至1970年,集成電路與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采用了集成電路技術,大幅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和效率。4.第四個階段:1970年代至現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時代。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出現,計算機變得更加小型化、高效能,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了技術進步和社會變革。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