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大雁塔的作文 有創新
寫大雁塔的作文 有創新
大雁塔共有七層,總高64米,塔身呈四棱錐形,下大上小。盡管歷經千年,它依然傲然挺立,見證了這片古老土地上的變遷。暑假的一天,我與父母一同登上了大雁塔。進入塔內,底層寬敞,橫梁立柱粗壯,樓梯由木頭制成。我們沿著樓梯緩緩而上,每層空間逐漸變小,頂層僅十多平方米。每一層都有窗口,站在窗口,涼風習習,令人神清氣爽。向下望去,整個西安城盡收眼底,遠處的古城墻巍峨壯觀,腳下的街巷縱橫交錯,人流車流如同螞蟻甲殼蟲般來來往往。每爬一層,我都要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向外眺望。爬得越高,視野越開闊。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在這一刻顯得格外貼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義。
導讀大雁塔共有七層,總高64米,塔身呈四棱錐形,下大上小。盡管歷經千年,它依然傲然挺立,見證了這片古老土地上的變遷。暑假的一天,我與父母一同登上了大雁塔。進入塔內,底層寬敞,橫梁立柱粗壯,樓梯由木頭制成。我們沿著樓梯緩緩而上,每層空間逐漸變小,頂層僅十多平方米。每一層都有窗口,站在窗口,涼風習習,令人神清氣爽。向下望去,整個西安城盡收眼底,遠處的古城墻巍峨壯觀,腳下的街巷縱橫交錯,人流車流如同螞蟻甲殼蟲般來來往往。每爬一層,我都要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向外眺望。爬得越高,視野越開闊。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在這一刻顯得格外貼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義。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62897752.jpg)
我的家鄉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這里不僅有鐘樓和兵馬俑,還有聞名遐邇的大雁塔。大雁塔的修建始于唐朝,歷經1300余年風雨,至今仍巍然屹立。據說,大雁塔原本名為慈恩寺塔,因一次奇特的事件而得名。相傳一天和尚們正在念經,一群大雁從天而降,其中一只不幸摔死在寺內。和尚們認為這是菩薩顯靈,便將大雁安葬于此,故而得名大雁塔。大雁塔共有七層,總高64米,塔身呈四棱錐形,下大上小。盡管歷經千年,它依然傲然挺立,見證了這片古老土地上的變遷。暑假的一天,我與父母一同登上了大雁塔。進入塔內,底層寬敞,橫梁立柱粗壯,樓梯由木頭制成。我們沿著樓梯緩緩而上,每層空間逐漸變小,頂層僅十多平方米。每一層都有窗口,站在窗口,涼風習習,令人神清氣爽。向下望去,整個西安城盡收眼底,遠處的古城墻巍峨壯觀,腳下的街巷縱橫交錯,人流車流如同螞蟻甲殼蟲般來來往往。每爬一層,我都要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向外眺望。爬得越高,視野越開闊。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在這一刻顯得格外貼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義。大雁塔不僅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它以其古老雄偉的姿態,吸引著無數中外游客前來參觀。我深深愛著你,大雁塔。
寫大雁塔的作文 有創新
大雁塔共有七層,總高64米,塔身呈四棱錐形,下大上小。盡管歷經千年,它依然傲然挺立,見證了這片古老土地上的變遷。暑假的一天,我與父母一同登上了大雁塔。進入塔內,底層寬敞,橫梁立柱粗壯,樓梯由木頭制成。我們沿著樓梯緩緩而上,每層空間逐漸變小,頂層僅十多平方米。每一層都有窗口,站在窗口,涼風習習,令人神清氣爽。向下望去,整個西安城盡收眼底,遠處的古城墻巍峨壯觀,腳下的街巷縱橫交錯,人流車流如同螞蟻甲殼蟲般來來往往。每爬一層,我都要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向外眺望。爬得越高,視野越開闊。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在這一刻顯得格外貼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義。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