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藥要怎么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嘛
草藥要怎么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嘛
一、煎藥器具的選用。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砂鍋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傳熱均勻緩和。此外,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鐵鍋、銅鍋不宜使用,因為它們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影響藥液質量。二、煎藥的加水量。加水量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加水太少,藥物煎煮不透;加水太多,煎煮出的藥液多,不方便服用。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質地疏松的藥材吸水量大,質地堅實的藥材吸水量小。傳統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將藥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準。
導讀一、煎藥器具的選用。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砂鍋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傳熱均勻緩和。此外,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鐵鍋、銅鍋不宜使用,因為它們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影響藥液質量。二、煎藥的加水量。加水量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加水太少,藥物煎煮不透;加水太多,煎煮出的藥液多,不方便服用。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質地疏松的藥材吸水量大,質地堅實的藥材吸水量小。傳統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將藥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準。
中藥煎制的常用知識,湯劑因其適應中醫辨證施治,隨癥加減的原則,備受醫生和患者的青睞。然而,面對一包包的中藥,人們往往不知如何下手。為此,我們介紹一些煎中藥的知識。一、煎藥器具的選用。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砂鍋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傳熱均勻緩和。此外,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鐵鍋、銅鍋不宜使用,因為它們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影響藥液質量。二、煎藥的加水量。加水量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加水太少,藥物煎煮不透;加水太多,煎煮出的藥液多,不方便服用。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質地疏松的藥材吸水量大,質地堅實的藥材吸水量小。傳統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將藥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準。三、煎藥中注意的問題。煎藥前的浸泡,來源于植物類的中藥多是干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藥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后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藥時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四、煎煮次數。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因此煎藥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五、煎藥的溫度。煎藥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也快。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六、煎煮時間。根據藥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藥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鐘,第二煎30-40分鐘。治療感冒類藥物,第一煎10-15分鐘,第二煎15-20分鐘。滋補類藥物,第一煎30-40分鐘,第二煎40-50分鐘。七、留取藥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八、服藥的方法。一般一劑藥煎煮兩次后合并藥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藥,也可采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九、特殊藥的煎煮。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注腳的藥物。如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礦物、貝殼類藥物,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后煎煮。中藥煎煮前不要清洗。水洗會丟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導致藥效降低。粉末類藥材和含蜜、酒、膽汁等輔料的藥材,用水洗也會造成成分丟失。因此,在煎煮中藥之前,不宜用水沖洗藥材。
草藥要怎么熬,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嘛
一、煎藥器具的選用。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砂鍋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傳熱均勻緩和。此外,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也是不錯的選擇。但鐵鍋、銅鍋不宜使用,因為它們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影響藥液質量。二、煎藥的加水量。加水量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加水太少,藥物煎煮不透;加水太多,煎煮出的藥液多,不方便服用。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質地疏松的藥材吸水量大,質地堅實的藥材吸水量小。傳統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將藥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藥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藥物表面3厘米為準。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