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62280252.jpg)
一戰爆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國家之間的緊張關系、軍備競賽以及民族主義情緒的興起。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遇刺,這一事件成為了戰爭的直接導火索。奧地利匈牙利以此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隨后各國紛紛加入戰爭,形成了兩大陣營: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組成的同盟國,以及英國、法國、俄國、塞爾維亞、比利時、意大利和日本等國的協約國。意大利為了自身利益,加入了協約國一方。日本則以英日同盟為借口,對德國宣戰,迅速占領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領土。一戰中著名的戰役包括西線的索姆河戰役(1916年6月24日至11月18日)、馬恩河戰役(1914年9月5日至12日)和凡爾登戰役(1916年2月21日至12月19日),以及東線的坦能堡戰役(1914年8月17日至9月2日)和海戰中的日德蘭海戰(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戰爭的進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14年是戰爭的第一階段,德軍在西線發動攻勢,但由于法、英、比三國的抵抗和俄國的東線進攻,德軍的速決戰計劃失敗,雙方轉入陣地戰。1915年至1916年進入第二階段,雙方都把這一年視為決定性的一年,因此出現了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等大規模戰役。協約國在這一階段奪回了戰略主動權。1917年至1918年是戰爭的第三階段,美國參戰,中國等國也加入協約國,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1918年11月,德國投降,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