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古往今來船的進化史。
簡述古往今來船的進化史。
2.地中海西部的特色船舶包括長平底船和橫帆船,而北歐與沿海地區的船舶則以細長的龍骨雙頭槳船為特點。3.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造船工場,漢代已能制造帶舵的樓船,三國時期吳國所建的“設樓五層”戰船展示了古代中國航海技術的先進。4.西晉初期建造的連舫戰艦可載2000余人,唐、宋時期的輪槳和水密隔壁發明,為遠航提供了技術支持。5.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所乘“寶船”長度達到137米,寬度56米,體現了當時中國航海的輝煌。6.從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50年,腓尼基和希臘先后制造了兩層槳戰船和三層槳戰船,這些戰船排水量約200噸,最多有170支槳。7.三層槳戰船成為古羅馬海軍艦隊的中堅力量,并在13世紀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繼承與發展。
導讀2.地中海西部的特色船舶包括長平底船和橫帆船,而北歐與沿海地區的船舶則以細長的龍骨雙頭槳船為特點。3.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造船工場,漢代已能制造帶舵的樓船,三國時期吳國所建的“設樓五層”戰船展示了古代中國航海技術的先進。4.西晉初期建造的連舫戰艦可載2000余人,唐、宋時期的輪槳和水密隔壁發明,為遠航提供了技術支持。5.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所乘“寶船”長度達到137米,寬度56米,體現了當時中國航海的輝煌。6.從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50年,腓尼基和希臘先后制造了兩層槳戰船和三層槳戰船,這些戰船排水量約200噸,最多有170支槳。7.三層槳戰船成為古羅馬海軍艦隊的中堅力量,并在13世紀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繼承與發展。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62274052.jpg)
1. 古埃及、腓尼基以及愛琴海地區在公元前1200多年出現了兩端翹起的方帆船和單層槳船,這些船舶標志著古代舟船的初貌。2. 地中海西部的特色船舶包括長平底船和橫帆船,而北歐與沿海地區的船舶則以細長的龍骨雙頭槳船為特點。3.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造船工場,漢代已能制造帶舵的樓船,三國時期吳國所建的“設樓五層”戰船展示了古代中國航海技術的先進。4. 西晉初期建造的連舫戰艦可載2000余人,唐、宋時期的輪槳和水密隔壁發明,為遠航提供了技術支持。5.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所乘“寶船”長度達到137米,寬度56米,體現了當時中國航海的輝煌。6. 從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50年,腓尼基和希臘先后制造了兩層槳戰船和三層槳戰船,這些戰船排水量約200噸,最多有170支槳。7. 三層槳戰船成為古羅馬海軍艦隊的中堅力量,并在13世紀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繼承與發展。8. 13世紀時,這些國家開始建造多桅帆船,這些帆船具有三根桅桿,排水量從幾十噸到數百噸不等,適應了遠海航行的需求。9.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達?伽馬到達亞洲、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等歷史事件,都是使用這種帆船完成的。10. 16世紀中葉,西班牙開始建造大型多桅風帆戰船,以保護船隊,進入了海戰頻繁的時代。11. 這一時期促進了歐洲殖民國家戰船的發展,戰船越造越大,到了19世紀,最大的風帆戰船排水量接近6000噸。12. 當時的船舶制造技術對后世航海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排水量1000噸以上的大型船舶采用堅實的橡木板制造,且船殼采用雙層結構。13. 古代舟船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古代中國的航海技術,為后來的遠洋航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簡述古往今來船的進化史。
2.地中海西部的特色船舶包括長平底船和橫帆船,而北歐與沿海地區的船舶則以細長的龍骨雙頭槳船為特點。3.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造船工場,漢代已能制造帶舵的樓船,三國時期吳國所建的“設樓五層”戰船展示了古代中國航海技術的先進。4.西晉初期建造的連舫戰艦可載2000余人,唐、宋時期的輪槳和水密隔壁發明,為遠航提供了技術支持。5.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所乘“寶船”長度達到137米,寬度56米,體現了當時中國航海的輝煌。6.從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50年,腓尼基和希臘先后制造了兩層槳戰船和三層槳戰船,這些戰船排水量約200噸,最多有170支槳。7.三層槳戰船成為古羅馬海軍艦隊的中堅力量,并在13世紀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繼承與發展。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