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44戰斗機的介紹
米格-1.44戰斗機的介紹
蘇聯一型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斗機。俄羅斯為與美國競爭第四代戰斗機而研發的,采用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斗機。該型采用非常規的三角翼、雙垂尾的鴨式布局和可調S型進氣道,結構上大量采用了復合材料和可降低紅外特征的技術,機身表面和進氣道內也采用了吸波涂層。研發歷程;1983年,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向俄羅斯空軍提交了MFI多用途戰斗機的設計方案(設計代號1.42)。米格設計局同時開展了雙發多用途戰斗機“MFI”和單發戰術戰斗機“LFI”的研制工作。1991年MFI設計通過評審,米格設計局的實驗設備廠和空軍工業部21飛機工廠負責原型機制造。由于1991年蘇聯解體,1992年之后MFI項目經費開始完全由米格設計局自行承擔,1994年初,MFI戰斗機制造完畢并被運往茹科夫斯基。
導讀蘇聯一型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斗機。俄羅斯為與美國競爭第四代戰斗機而研發的,采用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斗機。該型采用非常規的三角翼、雙垂尾的鴨式布局和可調S型進氣道,結構上大量采用了復合材料和可降低紅外特征的技術,機身表面和進氣道內也采用了吸波涂層。研發歷程;1983年,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向俄羅斯空軍提交了MFI多用途戰斗機的設計方案(設計代號1.42)。米格設計局同時開展了雙發多用途戰斗機“MFI”和單發戰術戰斗機“LFI”的研制工作。1991年MFI設計通過評審,米格設計局的實驗設備廠和空軍工業部21飛機工廠負責原型機制造。由于1991年蘇聯解體,1992年之后MFI項目經費開始完全由米格設計局自行承擔,1994年初,MFI戰斗機制造完畢并被運往茹科夫斯基。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62216152.jpg)
米格-1.44戰斗機蘇聯一型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斗機。俄羅斯為與美國競爭第四代戰斗機而研發的,采用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斗機。該型采用非常規的三角翼、雙垂尾的鴨式布局和可調S型進氣道,結構上大量采用了復合材料和可降低紅外特征的技術,機身表面和進氣道內也采用了吸波涂層。研發歷程1983年,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向俄羅斯空軍提交了MFI多用途戰斗機的設計方案(設計代號1.42)。米格設計局同時開展了雙發多用途戰斗機“MFI”和單發戰術戰斗機“LFI”的研制工作。1991年MFI設計通過評審,米格設計局的實驗設備廠和空軍工業部21飛機工廠負責原型機制造。由于1991年蘇聯解體,1992年之后MFI項目經費開始完全由米格設計局自行承擔,1994年初,MFI戰斗機制造完畢并被運往茹科夫斯基。1998年初,莫斯科“米格”航空工業聯合公司在籌集了少量經費的情況下,又重新啟動了研制工作。2000年2月23日,米格-1.44戰斗機進入首飛階段,并于2月29日上午11點25分進行了18分鐘的首飛。首飛后米格-1.44戰斗機并沒有進行高密度試飛,而是逐漸淡出公眾的視線。
米格-1.44戰斗機的介紹
蘇聯一型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斗機。俄羅斯為與美國競爭第四代戰斗機而研發的,采用部分隱身設計的雙發單座戰斗機。該型采用非常規的三角翼、雙垂尾的鴨式布局和可調S型進氣道,結構上大量采用了復合材料和可降低紅外特征的技術,機身表面和進氣道內也采用了吸波涂層。研發歷程;1983年,俄羅斯米高揚設計局向俄羅斯空軍提交了MFI多用途戰斗機的設計方案(設計代號1.42)。米格設計局同時開展了雙發多用途戰斗機“MFI”和單發戰術戰斗機“LFI”的研制工作。1991年MFI設計通過評審,米格設計局的實驗設備廠和空軍工業部21飛機工廠負責原型機制造。由于1991年蘇聯解體,1992年之后MFI項目經費開始完全由米格設計局自行承擔,1994年初,MFI戰斗機制造完畢并被運往茹科夫斯基。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