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古代把\"數學\"稱為\"算術\"?
為什么中國古代把\"數學\"稱為\"算術\"?
在隋唐時期,為了培養天文家和數學家,國家設立了專門的“算學”機構,這相當于今天的大學數學系。當時使用的教材包括《孫子算法》、《五曹算經》和《九章算術》等算術書籍。自19世紀起,隨著西方數學學科如代數、三角、解析幾何、微積分和概率論的傳入,西方傳教士傾向于使用“數學”一詞。而中國傳統的算術則繼續沿用“算學”一詞。直到1935年,中國數學會正式確立了“算術”的含義,同時“算學”與“數學”仍并存使用。直至1939年,清華大學才將“算學系”更名為“數學系”。這一轉變體現了中國學術界對西方數學概念接納的過程。這種轉變不僅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也展示了中國學術界在面對外來文化時的開放態度。從“算術”到“數學”的變化,不僅是詞匯的變遷,更是數學教育和學術研究范式的重要轉變。詳情。
導讀在隋唐時期,為了培養天文家和數學家,國家設立了專門的“算學”機構,這相當于今天的大學數學系。當時使用的教材包括《孫子算法》、《五曹算經》和《九章算術》等算術書籍。自19世紀起,隨著西方數學學科如代數、三角、解析幾何、微積分和概率論的傳入,西方傳教士傾向于使用“數學”一詞。而中國傳統的算術則繼續沿用“算學”一詞。直到1935年,中國數學會正式確立了“算術”的含義,同時“算學”與“數學”仍并存使用。直至1939年,清華大學才將“算學系”更名為“數學系”。這一轉變體現了中國學術界對西方數學概念接納的過程。這種轉變不僅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也展示了中國學術界在面對外來文化時的開放態度。從“算術”到“數學”的變化,不僅是詞匯的變遷,更是數學教育和學術研究范式的重要轉變。詳情。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85588752.jpg)
在我國古代,“算”指的是竹制的計算器具。因此,“算術”不僅是指使用這種計算器具的技術,還包括當時所有與計算相關的數學知識。這一術語最早出現在《九章算術》中。在隋唐時期,為了培養天文家和數學家,國家設立了專門的“算學”機構,這相當于今天的大學數學系。當時使用的教材包括《孫子算法》、《五曹算經》和《九章算術》等算術書籍。自19世紀起,隨著西方數學學科如代數、三角、解析幾何、微積分和概率論的傳入,西方傳教士傾向于使用“數學”一詞。而中國傳統的算術則繼續沿用“算學”一詞。直到1935年,中國數學會正式確立了“算術”的含義,同時“算學”與“數學”仍并存使用。直至1939年,清華大學才將“算學系”更名為“數學系”。這一轉變體現了中國學術界對西方數學概念接納的過程。這種轉變不僅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也展示了中國學術界在面對外來文化時的開放態度。從“算術”到“數學”的變化,不僅是詞匯的變遷,更是數學教育和學術研究范式的重要轉變。詳情
為什么中國古代把\"數學\"稱為\"算術\"?
在隋唐時期,為了培養天文家和數學家,國家設立了專門的“算學”機構,這相當于今天的大學數學系。當時使用的教材包括《孫子算法》、《五曹算經》和《九章算術》等算術書籍。自19世紀起,隨著西方數學學科如代數、三角、解析幾何、微積分和概率論的傳入,西方傳教士傾向于使用“數學”一詞。而中國傳統的算術則繼續沿用“算學”一詞。直到1935年,中國數學會正式確立了“算術”的含義,同時“算學”與“數學”仍并存使用。直至1939年,清華大學才將“算學系”更名為“數學系”。這一轉變體現了中國學術界對西方數學概念接納的過程。這種轉變不僅反映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也展示了中國學術界在面對外來文化時的開放態度。從“算術”到“數學”的變化,不僅是詞匯的變遷,更是數學教育和學術研究范式的重要轉變。詳情。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