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鵝的技術指導和場地要求
養鵝的技術指導和場地要求
2.鵝場選址:鑒于鵝以草食為主,鵝場的選址應當選在水源充足且未受污染的區域。除了飲用,鵝還需要水來進行羽毛梳理、加水、活動和交配。因此,飼料資源的充足性直接影響到養鵝的成本和成功率。成年肉鵝每天大約需要1.5-2.5公斤的青草,所以鵝場最好建立在有大面積草坪的地方。3.品種選擇:選擇優良的肉鵝品種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應選擇那些生長快、耐粗飼料、體型大、飼養周期短、增重效率高的品種,要求飼養75至90天后,體重能達到3.5公斤以上。國內常見的肉鵝品種包括獅頭鵝、皖西白鵝、萊茵鵝等。也可以嘗試使用上述品種的公鵝與地方品種的母鵝雜交后代進行育肥,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導讀2.鵝場選址:鑒于鵝以草食為主,鵝場的選址應當選在水源充足且未受污染的區域。除了飲用,鵝還需要水來進行羽毛梳理、加水、活動和交配。因此,飼料資源的充足性直接影響到養鵝的成本和成功率。成年肉鵝每天大約需要1.5-2.5公斤的青草,所以鵝場最好建立在有大面積草坪的地方。3.品種選擇:選擇優良的肉鵝品種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應選擇那些生長快、耐粗飼料、體型大、飼養周期短、增重效率高的品種,要求飼養75至90天后,體重能達到3.5公斤以上。國內常見的肉鵝品種包括獅頭鵝、皖西白鵝、萊茵鵝等。也可以嘗試使用上述品種的公鵝與地方品種的母鵝雜交后代進行育肥,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88086952.jpg)
1. 選擇優質小鵝:在挑選鵝種時,應選擇那些生長快、體型大、耐粗飼料的品種,比如白鵝和灰鵝,以確保鵝只能夠健康成長。對于體質虛弱、受傷或存在缺陷(如頭形不正、眼盲、瘸腿、臍部過大、眼疾、聲音尖銳等)的雛鵝,應予以淘汰,以保證養殖效益。2. 鵝場選址:鑒于鵝以草食為主,鵝場的選址應當選在水源充足且未受污染的區域。除了飲用,鵝還需要水來進行羽毛梳理、加水、活動和交配。因此,飼料資源的充足性直接影響到養鵝的成本和成功率。成年肉鵝每天大約需要1.5-2.5公斤的青草,所以鵝場最好建立在有大面積草坪的地方。3. 品種選擇:選擇優良的肉鵝品種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應選擇那些生長快、耐粗飼料、體型大、飼養周期短、增重效率高的品種,要求飼養75至90天后,體重能達到3.5公斤以上。國內常見的肉鵝品種包括獅頭鵝、皖西白鵝、萊茵鵝等。也可以嘗試使用上述品種的公鵝與地方品種的母鵝雜交后代進行育肥,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4. 分群箱育法:對于小規模養鵝,可以將8-10只幼鵝分為一群,放入鋪有稻草或紙屑的紙箱或竹籃內,利用燈泡保持溫度,并在上面蓋上麻布袋進行保溫。4-5天后,如果室外氣溫在18℃左右且無風,可以適當讓幼鵝到戶外活動。箱內墊料要注意防潮,每天更換干燥的墊料,保持箱內干燥。5. 育雛期管理:在育雛期,首先需要清理并消毒育雛舍,并鋪上墊草進行第一次消毒,進雛鵝前一天再用百毒殺消毒液噴灑消毒。剛出殼的鵝對溫度的適應是關鍵,要根據氣候環境的變化,細心調節溫度,前3天保持在28-32℃之間,之后每周下降2-3℃,保持在25-28℃。在溫暖季節,也可以在地面舍飼加墊料自溫育雛,每天定時飼喂5-6次,3周后可以自由采食堆飼,自由飲水。6. 育肥期管理:在育肥期,應限制肉鵝的自由活動和鳴叫,以減少營養消耗。圈養育肥的圍欄高度應超過100厘米,飼料和飲水槽放在圍欄外面,鵝可以伸出頭來采食和飲水,飼喂方法是每天喂3-4次,晚上9-10點加喂一次。飼料的配比要添加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玉米,米糠、豆餅等種類,適當添加一些塊莖飼料,促進快速消化吸收。同時,要添加青草如苜蓿、苦堿菜、小葉串香草或小麥草等,促進大腸和盲腸中有益菌的快速增長,幫助分解粗纖維,增加B族維生素的含量,從而快速增重。
養鵝的技術指導和場地要求
2.鵝場選址:鑒于鵝以草食為主,鵝場的選址應當選在水源充足且未受污染的區域。除了飲用,鵝還需要水來進行羽毛梳理、加水、活動和交配。因此,飼料資源的充足性直接影響到養鵝的成本和成功率。成年肉鵝每天大約需要1.5-2.5公斤的青草,所以鵝場最好建立在有大面積草坪的地方。3.品種選擇:選擇優良的肉鵝品種是養殖成功的關鍵。應選擇那些生長快、耐粗飼料、體型大、飼養周期短、增重效率高的品種,要求飼養75至90天后,體重能達到3.5公斤以上。國內常見的肉鵝品種包括獅頭鵝、皖西白鵝、萊茵鵝等。也可以嘗試使用上述品種的公鵝與地方品種的母鵝雜交后代進行育肥,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