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在燒制瓷器時溫度要在多少度以上方可?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在燒制瓷器時溫度要在多少度以上方可?
商代的白陶是以瓷土(高嶺土)為原料,燒成溫度達到1000°C以上,這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白陶的燒制成功對于陶器向瓷器的過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這些器物質地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色為主,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吸水性較弱,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然而,它們與瓷器仍有差異,被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自商代出現后,歷經西周、春秋戰國至東漢,歷時1600-1700年,由不成熟逐漸走向成熟。東漢至魏晉時期,瓷器制作多為青瓷。這些青瓷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導讀商代的白陶是以瓷土(高嶺土)為原料,燒成溫度達到1000°C以上,這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白陶的燒制成功對于陶器向瓷器的過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這些器物質地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色為主,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吸水性較弱,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然而,它們與瓷器仍有差異,被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自商代出現后,歷經西周、春秋戰國至東漢,歷時1600-1700年,由不成熟逐漸走向成熟。東漢至魏晉時期,瓷器制作多為青瓷。這些青瓷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80107652.jpg)
瓷器是中國人的發明,這一事實已被全球公認。在陶器技術不斷進步的基礎上,瓷器應運而生。商代的白陶是以瓷土(高嶺土)為原料,燒成溫度達到1000°C以上,這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白陶的燒制成功對于陶器向瓷器的過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這些器物質地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色為主,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吸水性較弱,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然而,它們與瓷器仍有差異,被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自商代出現后,歷經西周、春秋戰國至東漢,歷時1600-1700年,由不成熟逐漸走向成熟。東漢至魏晉時期,瓷器制作多為青瓷。這些青瓷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我國白釉瓷器始于南北朝,隋朝時已達到成熟階段。至唐代,瓷器又有新的發展,燒成溫度達到1200°C,瓷的白度也達到了70%以上,接近現代高級細瓷的標準。這一成就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宋代瓷器在胎質、釉料和制作技術上都有新的提高,燒瓷技術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在工藝技術上,有了明確的分工,這是我國瓷器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宋代有許多聞名中外的名窯,如耀州窯、磁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越窯、建窯以及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的汝、官、哥、鈞、定等,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風格。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經歷了從無釉到有釉,從單色釉到多色釉,再到釉下彩和釉上彩,最終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和斗彩。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釉中彩和釉上彩三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后入窯燒煉而成的彩瓷稱為釉下彩,溫度在1100-1340°C之間;上釉后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后再燒1100-1340°C稱為釉中彩;上釉后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600-800°C而成的彩瓷稱為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屬于釉下彩的一種。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在燒制瓷器時溫度要在多少度以上方可?
商代的白陶是以瓷土(高嶺土)為原料,燒成溫度達到1000°C以上,這是原始瓷器出現的基礎。白陶的燒制成功對于陶器向瓷器的過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發現的";青釉器";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這些器物質地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色為主,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吸水性較弱,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然而,它們與瓷器仍有差異,被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原始瓷自商代出現后,歷經西周、春秋戰國至東漢,歷時1600-1700年,由不成熟逐漸走向成熟。東漢至魏晉時期,瓷器制作多為青瓷。這些青瓷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這種高水平的制瓷技術標志著中國瓷器生產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