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臺電腦是誰發(fā)明的?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是誰發(fā)明的?
ENIAC的計算能力令人矚目,它能在一秒內(nèi)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3毫秒完成一次乘法運算,比手工計算快得多。例如,原本需要20分鐘的60秒鐘射程彈道計算,現(xiàn)在只需30秒即可完成。盡管如此,ENIAC也存在顯著的缺陷。它的體積龐大,包含18800只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70000只電阻及其他電氣元件。這使得ENIAC高達8英尺(約2.44米),寬3英尺,長100英尺,重達30噸,耗電140千瓦。此外,ENIAC的存儲容量有限,只能存儲20個字,每個字長10位,且程序通過線路連接進行編排,每次解題需人工改接線路,準備時間遠超實際計算時間。
導讀ENIAC的計算能力令人矚目,它能在一秒內(nèi)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3毫秒完成一次乘法運算,比手工計算快得多。例如,原本需要20分鐘的60秒鐘射程彈道計算,現(xiàn)在只需30秒即可完成。盡管如此,ENIAC也存在顯著的缺陷。它的體積龐大,包含18800只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70000只電阻及其他電氣元件。這使得ENIAC高達8英尺(約2.44米),寬3英尺,長100英尺,重達30噸,耗電140千瓦。此外,ENIAC的存儲容量有限,只能存儲20個字,每個字長10位,且程序通過線路連接進行編排,每次解題需人工改接線路,準備時間遠超實際計算時間。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80132452.jpg)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ENIAC的誕生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家約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工程師普雷斯伯·埃克特(J – Presper Eckert)合作的結(jié)果。莫克利于1942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時提出了使用電子管構(gòu)建計算機的想法,這一設想得到了美國陸軍彈道研究所高爾斯特丹(Goldstine)的支持。二戰(zhàn)期間,新武器的研制需要解決復雜的彈道計算問題,因此自動計算機器的需求應運而生。在陸軍部的資助下,ENIAC的研制于1943年啟動,并在1946年完成。ENIAC的計算能力令人矚目,它能在一秒內(nèi)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3毫秒完成一次乘法運算,比手工計算快得多。例如,原本需要20分鐘的60秒鐘射程彈道計算,現(xiàn)在只需30秒即可完成。盡管如此,ENIAC也存在顯著的缺陷。它的體積龐大,包含18800只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70000只電阻及其他電氣元件。這使得ENIAC高達8英尺(約2.44米),寬3英尺,長100英尺,重達30噸,耗電140千瓦。此外,ENIAC的存儲容量有限,只能存儲20個字,每個字長10位,且程序通過線路連接進行編排,每次解題需人工改接線路,準備時間遠超實際計算時間。盡管如此,ENIAC的成功為計算機科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克服這些缺點的過程中,尤其是“程序存儲”方式的應用,對計算機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美國數(shù)學家馮·諾依曼(Von Neumann)將程序存儲方式確立為體系,主張在計算機中設置存儲器,將符號化的計算步驟存儲于其中,通過依次取出存儲內(nèi)容進行譯碼和計算,實現(xiàn)了計算機工作的自動化。這種“程序存儲”方式成為了現(xiàn)代計算機體系結(jié)構(gòu)的基礎。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是誰發(fā)明的?
ENIAC的計算能力令人矚目,它能在一秒內(nèi)進行5000次加法運算,3毫秒完成一次乘法運算,比手工計算快得多。例如,原本需要20分鐘的60秒鐘射程彈道計算,現(xiàn)在只需30秒即可完成。盡管如此,ENIAC也存在顯著的缺陷。它的體積龐大,包含18800只電子管,1500個繼電器,70000只電阻及其他電氣元件。這使得ENIAC高達8英尺(約2.44米),寬3英尺,長100英尺,重達30噸,耗電140千瓦。此外,ENIAC的存儲容量有限,只能存儲20個字,每個字長10位,且程序通過線路連接進行編排,每次解題需人工改接線路,準備時間遠超實際計算時間。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