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參考譯文】金溪縣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從沒見過讀書寫字的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就從鄰居那里借來給他,當即寫了四句詩,并且自己題寫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奉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立即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觀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仲永感到奇怪,漸漸以賓客的禮節來款待他的父親,有人用錢財和禮物討取仲永的詩。他的父親貪圖這樣,每天強要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從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里見到他,十二三歲了。讓作詩,不能與從前的傳聞相稱了。又過了七年,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仲永的特殊之處已經消失凈盡了,成為普通人了。”32.【原文】李存審出于寒微,嘗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于膏粱,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參考譯文】李存審出生于家境貧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說:“你父親年輕時提著一把劍到鄉里去,四十年里面,地位達到將軍宰相,這當中脫離危難,險境,得以生存(的情況)不只一次,拔出箭頭的也有數百次.”因此將拔出的箭頭交給兒子,命令他收藏起來,說:“你們出生在富貴人家,應當知道你父輩是像這樣起家的.”33.【原文】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衫逗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參考譯文】孫臏曾經跟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官,成為魏惠王的將軍,自己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派人把孫臏叫到魏國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才能超過自己,嫉妒他,就用或頌賣辦法懲罰(他),弄殘了他兩條腿,并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埋沒不被發現。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孫臏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見(使者),說服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他)才能出眾,偷偷的用車把他帶到齊國。齊國的將軍田忌對(孫臏)很友好,以賓客的待遇來接待他。34.【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參考譯文】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35.【原文】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日:“畫孰最難者?”日:“犬馬最難。”“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參考譯文】有人為齊王作畫,齊王問他:“畫什么最難?” 他說:“狗、馬最難畫。” 齊王又問:“畫什么最容易?” 他說:“畫鬼怪最容易。” 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現在你面前,不可僅僅畫得相似而已,所以難畫;鬼怪是無形的,不會出現在人們面前,所以容易畫。36.【原文】后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當引以為憂,而不可以高興。一定要經常認真地嚴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經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養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決非一件。我這是給后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戒,各位都要謹慎地對,不要留下后悔的遺恨。37.【原文】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38.【原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妻子剛從街上回來,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 曾子說:"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么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 說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39.【原文】子路見孔子,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應該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聽后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40.【原文】子路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么能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呢?” 冉有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 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冉求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您卻說‘聽到什么就 行動起來’。我不理解您為什么這樣,所以冒昧地請教。”孔子說 “冉求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鼓勵他勇進;仲由平時好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41.【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羊,我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參考譯文】墨子對耕柱子發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預備驅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當然用良馬了。”墨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