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李橫列傳全文翻譯
宋史 李橫列傳全文翻譯
隆興二年,金兵進犯淮堧,人們紛紛驚恐。沿江官員大多將妻兒送走,而李衡獨自將家從浙東遷至溧陽,百姓人心安定。其他縣盜賊四起,而溧陽仍平安如舊。元帥汪澈、轉運使韓元吉等人將李衡列為治理上等上報,皇帝下詔加官一等。不久,他被召入朝任監察御史。歷任司封郎中、樞密院檢詳,出朝擔任溫、婺、臺三州知州,僅婺州親自到任。加官秘閣,但他因年老請求退休,懇切請求不止,皇上多次退回他的奏章,最終授予他秘閣修撰的官職讓他退休。
導讀隆興二年,金兵進犯淮堧,人們紛紛驚恐。沿江官員大多將妻兒送走,而李衡獨自將家從浙東遷至溧陽,百姓人心安定。其他縣盜賊四起,而溧陽仍平安如舊。元帥汪澈、轉運使韓元吉等人將李衡列為治理上等上報,皇帝下詔加官一等。不久,他被召入朝任監察御史。歷任司封郎中、樞密院檢詳,出朝擔任溫、婺、臺三州知州,僅婺州親自到任。加官秘閣,但他因年老請求退休,懇切請求不止,皇上多次退回他的奏章,最終授予他秘閣修撰的官職讓他退休。
李衡,字彥平,是江都人。他的高祖李昭素曾官至侍御史。李衡自幼擅長背誦詩文,提筆就能成文。他后來考中進士,擔任吳江主簿。當時有一個部使者仗勢欺人,侵害百姓,李衡不忍用棍棒對待百姓來迎合,便呈上引罪自責的辭呈,拂袖回家。后來,他擔任溧陽縣縣令,一心用誠意教化百姓,百姓無不尊敬他。夏秋兩季的賦稅,只是把上繳期限公布于縣衙門前,鄉村中不見官吏催繳賦稅的蹤跡,但百姓卻爭先恐后地繳稅,比其他縣完成得更快。因此,他任職四年,獄中從未關押過重罪犯。隆興二年,金兵進犯淮堧,人們紛紛驚恐。沿江官員大多將妻兒送走,而李衡獨自將家從浙東遷至溧陽,百姓人心安定。其他縣盜賊四起,而溧陽仍平安如舊。元帥汪澈、轉運使韓元吉等人將李衡列為治理上等上報,皇帝下詔加官一等。不久,他被召入朝任監察御史。歷任司封郎中、樞密院檢詳,出朝擔任溫、婺、臺三州知州,僅婺州親自到任。加官秘閣,但他因年老請求退休,懇切請求不止,皇上多次退回他的奏章,最終授予他秘閣修撰的官職讓他退休。皇上想到他為人淳樸忠厚,不久又征召他任官,任命他為侍御史,他以年老為由堅決推辭,但未能得到皇上的恩準。命他與其他官員共同主持選舉。當時,外戚張說以節度使身份掌握兵權,李衡極力上疏彈劾,說“不應因他是母后親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力爭了好一段時間。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說:“與其任官而有負于國君,不如辭官而合于道義。”他五次呈上奏章,越發極力以年老請求退休,皇上知道改變不了他的決定,仍然讓他以秘閣修撰的身份退休。當時給事中莫濟不寫敕文,翰林周必大不起草制誥,右正言王希呂也和李衡相繼上奏,同時離開朝廷,士人作《四賢詩》來記述這件事。李衡后來定居昆山,建茅草別墅,拄著拐杖,穿著麻鞋,安閑自在,左右只有二個奴仆,聚書超過萬卷,自號叫“樂庵”。他去世時,享年七十九歲。
宋史 李橫列傳全文翻譯
隆興二年,金兵進犯淮堧,人們紛紛驚恐。沿江官員大多將妻兒送走,而李衡獨自將家從浙東遷至溧陽,百姓人心安定。其他縣盜賊四起,而溧陽仍平安如舊。元帥汪澈、轉運使韓元吉等人將李衡列為治理上等上報,皇帝下詔加官一等。不久,他被召入朝任監察御史。歷任司封郎中、樞密院檢詳,出朝擔任溫、婺、臺三州知州,僅婺州親自到任。加官秘閣,但他因年老請求退休,懇切請求不止,皇上多次退回他的奏章,最終授予他秘閣修撰的官職讓他退休。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