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闋”和“闕”雖然字形相近,但意義迥異。闋,通常指停止或終了,如音樂結束稱為“樂闋”,古代三年喪期結束稱為“服闋”。此外,一首歌曲或詞賦稱為“一闋”,例如“彈琴一闋”或“填一闋詞”。而“闕”則有多重含義,作為姓氏時,僅用于姓氏,不做其他用途。非姓氏時,“闕”指古代宮殿或城池的門樓,如“宮闕”和“城闕”。此外,“闕”還可以讀作“jué”,表示去除、挖掘或毀傷的意思,如“闕翦”(毀壞)、“闕遺”(缺少;遺漏)等。在詞性變化上,“闕”作為動詞時,有削減、毀壞的意思,也指空缺或缺少,如“闕少”(缺少)、“闕筆”(缺筆畫)。它還可以表示欠,應給而不給,或者通“掘”,表示挖。作為形容詞,“闕”意味著殘缺或不完善,如“闕典”(殘缺的典章制度)。作為量詞,“闕”與“首”同義,用于詞賦等文學作品的計數,如“詞僅百余闕”(即詞只有百來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