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和田玉資訊
良渚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和田玉資訊
早在1992年的一次口頭討論中,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的聞廣研究員就認為梅嶺玉可能是良渚玉的來源之一。他提出,如果良渚玉所含的Na20和K20之和大于0.80,那么可以考慮其來源為小梅嶺。上海市文管會在1992年從福泉出土的613件良渚文化玉器中,選出了25件玉器樣品,并邀請中國地科院的聞廣和荊志純兩位先生進行了紅外光譜、X射線粉晶照相和電鏡掃描分析測試。分析結(jié)果顯示,其中有14件為閃石玉,其他還包括蛇紋石玉、滑玉、玉髓、螢石等。聞廣先生認為,良渚文化中的閃石玉與菘澤文化的閃石玉相似,推斷其可能是就近取材,主要來源于鎂質(zhì)大理巖軟玉。
導(dǎo)讀早在1992年的一次口頭討論中,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的聞廣研究員就認為梅嶺玉可能是良渚玉的來源之一。他提出,如果良渚玉所含的Na20和K20之和大于0.80,那么可以考慮其來源為小梅嶺。上海市文管會在1992年從福泉出土的613件良渚文化玉器中,選出了25件玉器樣品,并邀請中國地科院的聞廣和荊志純兩位先生進行了紅外光譜、X射線粉晶照相和電鏡掃描分析測試。分析結(jié)果顯示,其中有14件為閃石玉,其他還包括蛇紋石玉、滑玉、玉髓、螢石等。聞廣先生認為,良渚文化中的閃石玉與菘澤文化的閃石玉相似,推斷其可能是就近取材,主要來源于鎂質(zhì)大理巖軟玉。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83488352.jpg)
臺灣地激瞎納球科學(xué)研究所黃怡禎先生與臺灣大學(xué)地質(zhì)科學(xué)研究所錢憲和先生等,在2000年8月與南京賀云翔、汪遵國先生等合作,對宜興地區(qū)、南京丁沙地一些良渚文化玉器及玉器殘片進行了觀察鑒定及分析。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玉器的玉質(zhì)與一般所見的良渚文化玉器相似,但與和闐玉料的玉質(zhì)并不相同。和闐玉主要由粉晶組成,質(zhì)地不純,常見雜質(zhì)。通過拉曼光譜分析,他們研究發(fā)現(xiàn),古玉器物白化部分及原來的玉料或新鮮部分的組成是一致的。早在1992年的一次口頭討論中,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的聞廣研究員就認為梅嶺玉可能是良渚玉的來源之一。他提出,如果良渚玉所含的Na20和K20之和大于0.80,那么可以考慮其來源為小梅嶺。上海市文管會在1992年從福泉出土的613件良渚文化玉器中,選出了25件玉器樣品,并邀請中國地科院的聞廣和荊志純兩位先生進行了紅外光譜、X射線粉晶照相和電鏡掃描分析測試。分析結(jié)果顯示,其中有14件為閃石玉,其他還包括蛇紋石玉、滑玉、玉髓、螢石等。聞廣先生認為,良渚文化中的閃石玉與菘澤文化的閃石玉相似,推斷其可能是就近取材,主要來源于鎂質(zhì)大理巖軟玉。江蘇溧陽小梅嶺的閃石玉產(chǎn)于中生代燕山期花崗巖與下二疊紀(jì)棲霞組鎂質(zhì)大理巖接觸帶。基于這一發(fā)現(xiàn),研究者希望以小梅嶺為基礎(chǔ),找出更多的閃石玉產(chǎn)地,以進一步查明江南史前古玉原料的具體來源。
良渚文化閃石玉及其玉料來源-和田玉資訊
早在1992年的一次口頭討論中,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的聞廣研究員就認為梅嶺玉可能是良渚玉的來源之一。他提出,如果良渚玉所含的Na20和K20之和大于0.80,那么可以考慮其來源為小梅嶺。上海市文管會在1992年從福泉出土的613件良渚文化玉器中,選出了25件玉器樣品,并邀請中國地科院的聞廣和荊志純兩位先生進行了紅外光譜、X射線粉晶照相和電鏡掃描分析測試。分析結(jié)果顯示,其中有14件為閃石玉,其他還包括蛇紋石玉、滑玉、玉髓、螢石等。聞廣先生認為,良渚文化中的閃石玉與菘澤文化的閃石玉相似,推斷其可能是就近取材,主要來源于鎂質(zhì)大理巖軟玉。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