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其二,溝通可以達成共識。對于近代以來的歷史的認識,中日韓三國在戰爭中的地位都不一樣,認識自然也產生差異。中國需要了解過去的苦難和受列強侵略的歷史;而朝鮮當時就處在殖民統治之下;日本全民幾乎都投入戰爭,廣島長崎死難者大多為婦女、老人和兒童,目前大多數日本人是反戰的。日本的侵華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整整60周年了。現在大多數人是在戰后出生的,沒有任何戰爭的經歷,再說他們所面臨的教育環境又有著極大的不同。同樣是戰爭,帶給三國青少年的印象可能有相當的差異。三國的學者盡管見解不一,觀點相異,但通過溝通,不斷磋商,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最后達成了共識。應該說,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導讀其二,溝通可以達成共識。對于近代以來的歷史的認識,中日韓三國在戰爭中的地位都不一樣,認識自然也產生差異。中國需要了解過去的苦難和受列強侵略的歷史;而朝鮮當時就處在殖民統治之下;日本全民幾乎都投入戰爭,廣島長崎死難者大多為婦女、老人和兒童,目前大多數日本人是反戰的。日本的侵華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整整60周年了。現在大多數人是在戰后出生的,沒有任何戰爭的經歷,再說他們所面臨的教育環境又有著極大的不同。同樣是戰爭,帶給三國青少年的印象可能有相當的差異。三國的學者盡管見解不一,觀點相異,但通過溝通,不斷磋商,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最后達成了共識。應該說,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其一,這是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有力回擊。1998年11月,中日兩國首腦在“為了和平與發展建立友好伙伴關系的中日共同宣言”上簽字。關于歷史問題,日本方面在宣言中表示“痛感對過去一個時期侵略中國而對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與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可是日本右翼長期以來對侵略的歷史不承認,他們編撰的歷史教科書歪曲歷史。不僅有如媒體所指的出現了七處、八處或十處錯誤,而是因為其歷史觀是根本錯誤的,它站在所謂的神國歷史的角度上把日本的侵略行徑描寫成“正常的、優秀的”。日本國內相當多的人不知道那些歷史,非常需要以真正的歷史教科書去告訴他們。在日本的右翼勢力猖狂地否認與美化侵略戰爭歷史的今天,這本書能夠成為刺向右翼勢力的匕首和投槍。“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基本原則的,同日本的右翼勢力在歷史認識問題上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明確的斗爭方針。這本書的出版多少能起到“以正視聽”的作用。不過,我們也堅信:如果中、日、韓三國的人民,特別是年輕一代能夠建立共同的歷史認識,右翼在歷史問題上制造的謬論也就不攻自破了。 其二,溝通可以達成共識。對于近代以來的歷史的認識,中日韓三國在戰爭中的地位都不一樣,認識自然也產生差異。中國需要了解過去的苦難和受列強侵略的歷史;而朝鮮當時就處在殖民統治之下;日本全民幾乎都投入戰爭,廣島長崎死難者大多為婦女、老人和兒童,目前大多數日本人是反戰的。日本的侵華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整整60周年了。現在大多數人是在戰后出生的,沒有任何戰爭的經歷,再說他們所面臨的教育環境又有著極大的不同。同樣是戰爭,帶給三國青少年的印象可能有相當的差異。中國的青少年對“南京大屠殺”、“七三一細菌部隊”和“三光作戰”等日本侵略軍的殘暴有著深刻的印象;對于韓國青少年來說,對戰爭的印象則是失去祖國,甚至被切斷了與祖先聯系的痛苦記憶;而日本年輕一代關于戰爭的深刻印象恐怕就是“東京大空襲”和“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等戰爭被害的事實了。三國的學者盡管見解不一,觀點相異,但通過溝通,不斷磋商,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最后達成了共識。應該說,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其三,有利于學術交流、經濟合作。作為東亞三個大國,經濟發展都不錯,但目前東亞經濟合作的進一步推進卻遇到問題,歷史無疑是最大的障礙。本書的三國編者堅信能夠建立共同的歷史認識,但也承認,現在工作畢竟是剛剛開始,還有不少的問題需要解決,有的是學術見解,有的是政治觀點,有的是風俗理念,還有相當多的障礙需要跨越。事實上,編纂者在編寫過程中,也遇到了相當多的困難,相互之間也進行過激烈的爭論。解決分歧,不是我行我素,惟我獨尊,若是單方面采取行動每每于事無補。對話而不對抗,交流而不封閉,磋商而不獨斷,三國學者正是選擇了這條認識之路,所以,我們相信通過嚴肅的討論編寫出來的這本書能夠加深中、日、韓三國之間、特別是三國青少年之間的相互理解。三國學者編纂的這本書不僅加強了三國的交流,對推動三國的共同歷史觀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解決日本與周邊國家在歷史理解問題上存在巨大反差的一種非常有意義的嘗試。這也充分說明,只要我們有著為三國人民負責的共同認識,有著促進東亞未來和平發展的共同心愿,在歷史問題上是能夠達成一致的。如果讀者們能從這本書中得到有益的歷史知識,并以這種知識來思考三國共同的未來,有利于三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繁榮。
《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
其二,溝通可以達成共識。對于近代以來的歷史的認識,中日韓三國在戰爭中的地位都不一樣,認識自然也產生差異。中國需要了解過去的苦難和受列強侵略的歷史;而朝鮮當時就處在殖民統治之下;日本全民幾乎都投入戰爭,廣島長崎死難者大多為婦女、老人和兒童,目前大多數日本人是反戰的。日本的侵華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整整60周年了。現在大多數人是在戰后出生的,沒有任何戰爭的經歷,再說他們所面臨的教育環境又有著極大的不同。同樣是戰爭,帶給三國青少年的印象可能有相當的差異。三國的學者盡管見解不一,觀點相異,但通過溝通,不斷磋商,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最后達成了共識。應該說,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