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力是識記、保持、再認識和重現客觀事物所反映的內容和經驗的能力。 記憶是人類心智活動的一種,屬于心理學或腦部科學的范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有相當多種分類,主要因環境、時間和知覺來分。 一、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可分為下列三種信息處理方式: 1.譯碼:獲得信息并加以處理和組合。 2.儲存:將組合整理過的信息做永久紀錄。 3.檢索:將被儲存的信息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記憶就是客觀存在,是物質或物質系統變化的痕跡的即時狀態。大腦記憶是大自然記憶中的特殊部分,故記憶可分為廣義記憶和狹義記憶二大類。廣義記憶泛指大自然的記憶和生命體力活動的記憶,狹義記憶單指大腦的記憶。 記憶作為一種基本的心理過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動密切聯系著的。在知覺中,人的過去經驗有重要的作用,沒有記憶的參與,人就不能分辨和確認周圍的事物。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由記憶提供的知識經驗,起著重大作用。 二、記憶,按方式可分為概念記憶和行為記憶。 1、概念記憶 所謂的概念記憶,就是對某一事物的回憶。如,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象的體重很重等。這些只是概念上的回憶。 2、行為記憶 所謂的行為記憶,就是對某一行為、動作、做法或技能等的回憶。這種記憶極少會忘記,因為都涉及具體行動的。如,踩單車、游泳、寫字或打球等。關于這些的記憶,或許很久不用的話會生疏,但極少會遺忘。 據說,人的大腦的記憶能力,相當于1500億臺電腦(平均每臺存儲80G)的存儲量。覺得記東西難,可能只是困、累,或精神不佳。 人們在在漫長的社會生活與學習中需要記憶來學習和工作,但人的記憶卻因人的個體差異不同其記憶的好壞也不同。根據學術界上對記憶的一般性結論,人的記憶力的好壞有很大差距,這種差距通過人的記憶分類我們就更容易看清。 三、影響因素 1、壓力不安 嚴重的情緒危機和壓力不但會對記憶造成影響,甚至還會導致身心失衡,讓人感覺很壓抑,使精神生活籠罩在一片陰影中。 心理學家們曾經表示,適度的壓力可以促進記憶力。輕微的壓力比沒有任何壓力更能幫助人們發揮潛能。比如說升學壓力過大固然不好,但是完全不當一回事同樣也不是好事。物極必反,“人無壓力輕飄飄”,同樣也做不好什么事情。 有的人容易情緒緊張、不安,動不動就發出悲觀消極的感嘆,老是抱著負面想法的人很容易忽視生活中正面的、積極的因素,“憂郁”往往使人們陷于悲觀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沉溺于過去,對于未來充滿恐懼,這樣的狀態直接導致其注意力不斷降低,集中注意力的功能也不斷被弱化,記憶的能力當然日漸衰退。 2、睡眠質量 我們的許多靈感都是在酣睡后的早晨出現的。睡眠可以解除大腦疲勞,同時制造大腦需要的含氧化合物,為覺醒后的思維和記憶做好充分的準備。適度睡眠為記憶和創造提供了物質準備,尤其是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對促進記憶鞏固起著積極的作用。 熬夜會損害記憶。有的人常常熬夜甚至通宵學習,效果反而不高。如果缺少睡眠,或服用能減少快速眼動睡眠的抗抑郁癥的藥物,就會出現疲勞、頭昏腦脹、眼花心慌、食欲不振等感覺,導致警覺性差、情緒不佳、影響記憶力。 大量事實證明,擁有充分的睡眠,保持清醒和睡眠的自然周期才是最可靠的能長久促進記憶力發展的好辦法。要獲得深度良好的睡眠,睡前最好避免飲食,不要做劇烈運動,也不要長時間看書,不要在睡眠前考慮太多問題,更不要依賴安眠藥。 3、不良嗜好 1)、飲酒過量 適量的酒精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疲勞,使身體活性化。但是,對記憶而言,酒精卻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飲酒過量不但會給生活帶來種種麻煩,還會導致部分記憶的喪失。由于酒精對腦細胞的麻痹作用,很可能會發生暫時性記憶喪失。 當酒精在人體內被分解時,大腦活動所需的維生素B群就會被大量消耗,嚴重的酒精中毒會使神經細胞受到破壞,引發幻覺或神經錯亂,更嚴重的,甚至導致精神分裂。 很多人認為喝酒是生活所必需的,但是,切記應以不損害身體健康為前提。 2)、吸煙 很多研究者的結果都表明,吸煙加速記憶力喪失。人到中年還有吸煙習慣,記憶力受損更加明顯。最新研究顯示,煙癮大的人,即一周抽上15根香煙以上的煙客,長久記憶與日常記憶都比常人差。 4、健康營養 據報道米酒中的一組酶抑制劑有增強記憶的作用。這些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大腦中的酶脯氮酰肽鏈內切酶(PEP)的活性,這種酶活性過大會降低記憶力。 適當食用包含天然神經化學的物質可以增強智力,也許還能防止大腦老化。這些有助記憶的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脂肪含量高的魚類、糖、維生素B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對大腦十分有益,如:堅果、全麥面包、豆腐、南瓜、蛋黃、葡萄柚、深海魚以及肝臟和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