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9663952.jpg)
江西過年正月初一 稱“春節”,俗稱“過年”。凌晨家家戶戶鳴放煙花爆竹來接年。祭祖完畢,晚輩向長輩拜年。早餐,炒青菜(大多數以芥菜為主)1碗全家共食,其意清清吉吉。餐后,城區居民多去親友或鄰居家互相祝賀春節;農村群眾多往祠堂上新丁,生男孩可領丁餅1雙,生女孩只記下生辰、名字。男人不挑水,女人不洗衣物、不動針線。 初二至十五的每天上午(不含初三或初四),繼續走親訪友,但下午一般不拜年。 初三(個別地方初四)這天,只到上年有長輩亡故的親友家向亡靈拜年;下午,家家吃辭年酒。解放后,拜年習俗仍有保留,但向長輩拜年時不再下跪。 立春 基本上與全國一樣,而在清代時,民間和官府十分重視。這天,家家準備好迎春接福的紅紙條,貼于廳堂正中壁上,待立春時刻一到,鳴爆、點燭、焚香、祈天地求福;官府須請貧民或乞丐扮春官,坐于轎內,后隨泥牛(紙牛涂上泥),在城內外游行后,到南門郊區田間舉行春耕儀式。 元宵夜 家家燈火輝煌,有掛燈、賞燈、玩燈之舉,戶戶人家食湯圓;男女老少多愿外出觀花燈。江西人過年的風俗還是有點的年前開始準備年貨,以前很多年貨(如凍米糖,薩其馬,花生,瓜子, 臘肉和臘魚等)是自己動手做,現在自己動手做的人少了, 都到超市買.三十那天先貼對聯吃年夜飯前先放鞭炮,然后吃年夜飯.發壓歲錢.70年代沒電視看,就全家打牌守夜.80年代初就基本看電視守夜.,當差不多的時候就放關財門的鞭炮,一大早又放開財門的鞭炮, 在那天放得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