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杠桿定律計算:
一、共晶滲碳體量:
1、萊氏體中共晶滲碳體量=(4.30-2.11)/(6.69-2.11)=2.19/4.58=0.478=47.8%
2、3%的鐵碳合金中的萊氏體量=(3.0-2.11)/(4.30-2.11)=0.89/2.19=0.4064=40.64%
3、3%的鐵碳合金中的共晶滲碳體量=0.478x0.4064=0.194=19.4%
二、二次滲碳體量:
1、3%的鐵碳合金中的奧氏體量=(4.30-3.0)/(4.30-2.11)=1.3/2.19=0.5936=59.36%
2、含碳為2.11%的奧氏體的二次滲碳體含量=(2.11-0.77)/(6.69-0.77)=1.34/5.92=0.226=22.6%
3、3%的鐵碳合金中的二次滲碳體量=0.5936x0.226=0.134=13.4%
三、共析滲碳體的量:
1、3%的鐵碳合金中的奧氏體量=(4.30-3.0)/(4.30-2.11)=1.3/2.19=0.5936=59.36%
2、含碳為0.77%的奧氏體的共析滲碳體含量=(0.77-0.0218)/(6.69-0.0218)=0.7482/6.6682=0.1122=11.22%
3、3%的鐵碳合金中的共析滲碳體量=0.5936x0.1122=0.067=6.7%
最后可知含碳量3%的鐵碳合金中的共晶滲碳體占19.4%,二次滲碳體占13.4%,共析滲碳體占11.22%,總共含碳量3%的鐵碳合金中的滲碳體量約為44.8%。
擴展資料:
鐵基材料中應用最多的一類——碳鋼和鑄鐵,就是一種工業鐵碳合金材料。鋼鐵材料適用范圍廣闊的原因,首先在于可用的成分跨度大,從近于無碳的工業純鐵到含碳4%左右的鑄鐵,在此范圍內合金的相結構和微觀組織都發生很大的變化。
另外,還在于可采用各種熱加工工藝,尤其金屬熱處理技術,大幅度地改變某一成分合金的組織和性能。
當鐵碳合金的碳含量超過在鐵中的溶解度時,多余的碳可以以鐵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單質狀態(石墨)存在于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C(滲碳體,6.69%C)是亞穩相。
它是具有復雜結構的間隙化合物。石墨是鐵碳合金的穩定平衡相,具有簡單六方結構。Fe3C有可能分解成鐵和石墨穩定相,但該過程在室溫下是極其緩慢的。
含碳量在2.11%時,作為鑄鐵和碳鋼的黃金分割點。碳含量在2.11%之前為碳鋼。碳含量在2.11%之后為 鑄鐵。而碳含量在0.0218%至0.77%之間稱為亞共析鋼,0.77%至2.11%之間稱為過共析鋼。
含碳量為2.11%為共析鋼。碳含量在2.11%至4.3%,稱為亞共晶白口鑄鐵,碳含量在4.3%至6.69%之間稱為過共晶白口鑄鐵。碳含量在4.3%為共晶白口鑄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鐵碳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