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下原因:
1、低溫、光照不足:果實膨大和轉色都需要合適的溫度和光照,由于冬季溫度低,大棚內光照強度不夠,自然果實長得慢,甚至長得小,轉色也會受影響;花青甙色素形成較適宜溫度為20℃-25℃,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利于其合成。遇連續低溫和光照不足,尤其是大棚里溫度低于5攝氏度,極易發生青頭果。
2、澆水過多過勤。在草莓正常生長的情況下,草莓成熟期適當控制土壤含水量,避免水分過多造成植株徒長,果實容易貪青晚熟,
3、氮肥偏多:偏施含氮的復合肥或氮肥,會造成枝葉長勢太旺,養分全部供應葉片而不轉移到果實,影響果實膨大及轉色。
4、缺磷、鉀、鈣等元素:這些元素不足引起生理性白果,漿果成熟期褪綠后不能正常著色,全部或部分果面呈白色或淡黃白色,界限鮮明,白色部分種子周圍常常有一圈紅色,病果味、淡、質軟、果肉雜色(粉紅色或白色),易軟易爛。磷是能量元素,為果實發育提供能量,同時磷可以促進細胞分裂,磷充足,細胞分裂得多,果實就大個,果肉結實;同時,磷還能促進花青素形成,促進果實著色。缺磷果小著色慢,植株長勢弱,持續開花坐果能力差。鉀促進果實膨大、提高果實糖分,增加甜度。促進果實膨大和轉色。缺鉀植株抗病能力弱,膨果著色慢,甜度下降,口感差。鈣增加細胞壁強度和厚度,增加果實硬度和單果重,延長儲藏保鮮期。缺鈣會造成果實發軟不耐儲運、爛果等等。
防治措施:1、盡可能地調控溫度和改善棚內光照條件。連陰天的中午,只要在揭起草簾后不降溫,應堅持揭草簾。這樣可促使植株接受散射光,增加植株對光照的適應能力,利于增產。但要注意的是連陰天給草莓加溫千萬不可使溫度過高,尤其是夜溫更不可過高。因為夜溫高則呼吸強,消耗多,而白天即使揭起草簾,所制造的養分也不多,經不起夜間消耗。加溫一般在夜間進行,并在正午前后進行短時間通風。保持棚膜清潔,防止膜面附著水滴和塵物,地面鋪設銀灰膜或鋁箔或反光幕,植株間光照強度;具體操作可在草莓棚室內的北側弱光后墻處掛一道寬1.5米的反光幕,能明顯增強棚室北側的光照,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2、連續開花坐果后,草莓要減少含氮類化肥的施用,增加有機肥的噴施,可以使用【夫沃施沃葉】菌肥,提升草莓甜度。3、平衡均衡營養。草莓著色好壞與營養的供給有密切關系:氮素過多、鉀、磷、硼缺乏時,果實著色不良,可及時補充,即可有效防止草莓空心不甜的現象,又有明顯的膨果、增產、皮亮、味濃、著色等作用。4、控制保護地溫度。實驗結果表明,在綠熟期及白熟期,光照對果實著色影響不大,相比之下,溫度對果實著色影響更大些。保護地草莓著色需要一定的有效積溫,紅色素在l0℃-25℃下開始顯現,20℃-25℃時迅速顯現,建議在草莓膨大著色期,夜間溫度不能低于l0℃,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以保證紅色素的合成,溫度太低可采取人工增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