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9291852.jpg)
柳州市某地板廠自 1 997年以來 ,用橄欖木生產木地板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但對該樹種含水率較高時易變色的性質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曾發生過成批地板在倉庫變色而無法銷售的現象。筆者曾對其進行了漂白處理 ,初步獲得成功。現將初期結果報告如下。1 材料與方法 1 1 材 料1 1 1 木材 變色地板條由該廠提供 ,整個板面呈現黑色。1 1 2 木材的處理 原地板條含水率都較高 ,在 2 0 %以上 ,筆者在漂白之前對其進行干燥 ,使含水率降至 1 4%左右。1 1 3 漂白藥劑 漂白藥劑有雙氧水 (濃度為 3 0 % )、氨水 (濃度為 2 8% )、草酸溶液 (濃度為7% )、醋酸、亞氯酸鈉、次氯酸鈉、氫氧化鈉溶液 (濃度為 50 % )。 1 2 試驗方法在每塊地板條中間刻一條線 ,一邊用藥劑進行處理 ,一邊空白 ,以便于檢查漂白效果。1 2 1 雙氧水 (H2 O2 ) 取 50ml的雙氧水 ,倒入容器中 ,水浴加熱到 50℃ ,再倒入等量的氨水 ,調節pH值至 1 0~ 1 1。用白色的尼龍刷子將漂白液涂抹在地板條上 ,以刻線為界 ,一邊處理另一邊空白 ,約 45min后再用草酸溶液涂于被漂白過的木材上。靜置幾分鐘后用清水擦洗干凈 ,置通風處涼干。1 2 2 冰醋酸 (CH3 COOH) 取雙氧水 50ml,倒入容器中 (塞好塞子 ),水溶加熱到 50℃ ,再加入等量的冰醋酸 ,用草酸調混合液至酸性 ,將漂白液涂抹在地板條上 ,約 45min后用清水擦洗干凈 ,置通風處涼干。1 2 3 亞氯酸鈉 (NaClO2 ) 取結晶亞氯酸鈉1 0 0g、尿素 50g、雙氧水 1 0g ,均勻混合 ,用冰醋酸調pH值至酸性 ,再將漂白液涂抹于木材表面 ,約45min后用清水擦洗干凈 ,置通風處涼干。1 2 4 次氯酸鈉 (NaClO) 取 5g次氯酸鈉與95g水混合[1 ],水浴加熱到 50℃ ,用刷子將此混合液涂抹于地板條的表面 ,處理完后 ,再用微量的草酸清洗木材表面 ,置通風處晾干。1 2 5 氫氧化鈉溶液 (NaOH) 將NaOH溶液涂抹于木材表面 ,經 3 0min處理后 ,涂上雙氧水。處理完后 ,用清水擦洗干凈 ,置通風處晾干。2 結果與分析上述實驗所采用的漂白劑屬于氧化型或還原型藥劑 ,它們能與木材中的發色基團或助色基團及與著色有關的組成成分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達到脫色的目的。但從實驗結果來看 ,不同成分的漂白液 ,對該木材的漂白效果明顯不同。漂白后的木材經兩天自然干燥后的漂白效果見表 1。表 1 實驗結果項 目 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涂布次數2 222 2處理時間 (min) 45454545 45漂白效果優 不良 稍不良良 稍不良 從表 1可以看出 :在上述 5種配方中 ,以雙氧水的漂白效果最好 ,它可以完全脫去木材表層的黑色并達到所需要的白度。次氯酸鈉的漂白效果次之 ,它能使木材達到所需要的白度 ,但同時會使木材表面產生輕微的黃變色 ,產生變色的原因估計是殘留在木材表面的次氯酸鈉沒有被完全分解所致。其他 3種漂白液的漂白效果均不太理想。其中第二組漂白液不能使該木材褪色 ;第五組漂白劑能褪除木材表層的黑色 ,但會使木材產生較嚴重的黃變色。產生變色的主要原因是該樹種有堿變色的特性。因此 ,在處理終了時應使用少量的弱酸對其表面進行處理 ,使木材表面呈弱酸性 ,防止黃變色。在木材漂白過程中 ,發現影響漂白效果的因素較多。如以雙氧水為例 ,雙氧水的濃度、雙氧水與氨水的配比、反應時間、溫度都與漂白效果直接相關。雙氧水的濃度太高 ,容易損傷木質纖維 ,且增加無效分解 ;濃度太低 ,又達不到漂白效果。濃度以 3 0 %為宜。氨水是雙氧水的活性助劑 ,加入適量的氨水可以提高羥基離子 (HO-2 )在溶液中的濃度 ,加快反應速度。但加入量太多會使反應過于激烈增加無效分解及損傷木纖維。實驗表明氨水與雙氧水的比例最好控制在 0 5∶1~ 1∶1。其他幾種漂白劑合理的漂白工藝條件還有待作進一步探討。3 小 結(1 )初步實驗表明 ,用雙氧水及次氯酸鈉漂白該木材是切實可行的 ,其中以雙氧水的漂白效果最佳。合適的漂白工藝條件是 :雙氧水的濃度為3 0 %、氨水與雙氧水的配比為 0 5∶1~ 1∶1 ,處理時間為 2 5~ 40min。氣溫低時可用加熱的方法適當增加漂白的速度 ,處理終了時應用少量的弱酸進行處理 ,以免發生黃變色。(2 )由于該樹種木材易遭真菌侵害而發生變色 ,建議在鋸板后即對其進行干燥 ,干燥至含水率約為 1 4%時再加工成木地板 ,不能立即干燥時應對板材進行防腐處理。(3 )雙氧水與某些油漆作用易產生黃變色 ,因此對用雙氧水漂白過的木材應充分水洗。(4)雙氧水及次氯酸鈉對淺色木材漂白效果良好 ,對于深色木材的漂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且漂白深度非常有限。對此還有待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