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我國目前收入差距擴大的現象
如何認識我國目前收入差距擴大的現象
1、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種分配制度并存造成貧富分化。在市場條件下由于個人勞動能力和技能、職業和勞動強度、教育水平等不同形成的收入差距。2、制度性不合理。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等都屬此類。3、通過不法手段獲取。比如走私販私、偷稅漏稅、貪污受賄、非法集資騙取錢財等等。[帶來的問題];收入差距過大給社會帶來諸多弊端,主要可歸結為以下兩大問題。
導讀1、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種分配制度并存造成貧富分化。在市場條件下由于個人勞動能力和技能、職業和勞動強度、教育水平等不同形成的收入差距。2、制度性不合理。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等都屬此類。3、通過不法手段獲取。比如走私販私、偷稅漏稅、貪污受賄、非法集資騙取錢財等等。[帶來的問題];收入差距過大給社會帶來諸多弊端,主要可歸結為以下兩大問題。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9256452.jpg)
個人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種分配制度并存造成貧富分化。在市場條件下由于個人勞動能力和技能、職業和勞動強度、教育水平等不同形成的收入差距。2、制度性不合理。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等都屬此類。3、通過不法手段獲取。比如走私販私、偷稅漏稅、貪污受賄、非法集資騙取錢財等等。[帶來的問題]收入差距過大給社會帶來諸多弊端,主要可歸結為以下兩大問題1、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收入差距過大造成了嚴重的貧富分化,大部分的國民資產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而大部分人的生活卻得不到保障,據統計,1998年我國收入最高的10%的人口占有30.9%的國民收入,而這一百分仍呈逐年上升趨勢。如何提高八億多農民的收入成了當前國家最頭疼的問題,農村有限的土地資源已經容納不下巨大的農村勞動力人口,即使是有地可種的,由于農民負擔過重,也難以養家糊口,城鄉收入差別已經引發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給城市就業、治安等都造成了不小壓力。另一方面,在城市內部也同樣出現了貧富分化的現象,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大量下崗工人的就業問題逐步突現出來,而大量在職國企職工的收入也僅僅維持在四五百元的水平,與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線相差無幾。與此相對映的是,一些高檔飲食、娛樂業的消費現象卻日漸紅火,特別是官員依靠權力分配參與的高消費現象已引起老百姓的強烈不滿,反腐敗的呼聲日漸高漲。群眾性的不滿情緒已引發社會治安的惡化,迫使中央多次開展了大規模的整治社會治安專項斗爭。2、市場消費需求疲軟。自1996年5月以來,央行連續7次降息,企圖把老百姓存在銀行里的8萬億存款調動出來,以刺激市場消費,拉動內需,可惜卻一直起不到理想的效果。仔細分析原因,估計重要的一點正是因為分配差距過大造成有錢人沒地方花錢,需要花錢的人卻又沒錢可花的尷尬局面。自國家出臺職工住房政策改革措施后,企圖通過住房消費帶動市場消費,但房地產業卻未見起色,一片蕭條。據測算,以一個普通職工計算,按現有貨幣分房補貼及市場價格計算,工作一輩子也只夠買間十幾平米的房間,住房補貼對廣大職工來說無疑只是杯水車薪。近年來出臺的以汽車消費作為拉動市場消費熱點的政策同樣收效不大。無論是住房還是汽車,都屬于高檔消費品,普通老百姓就算有需求,也很難消費得起。[解決思路]1、取消"城鄉壁壘"政策,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二元化結構是我國經濟的顯著特點,而戶籍管理制度限制農民向城鎮流動更"固化"了我國的二元化結構。二元化結構延遲了城市化進程,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長。因此,"城鄉壁壘"政策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重要原因。農業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資源密集型產業,然而我國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資源是世界人均的1/4;農民人均耕地僅為世界農村人均耕地的1/3。而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我國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但農民人口還在繼續增長,導致農民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積下降。由于農戶經營規模太小,糧食和許多大宗農產品,如棉花、油料等生產費用高。這是農民收入增長慢于城鎮居民的重要原因。農村居民除了不能享受城鎮居民所享受的許多社會福利待遇外,到城市找工作也受到諸多限制,使城鄉居民就業機會很不平等。盡快改革我國的戶籍制度,有計劃地加快推進城市化,讓更多的農民參與城市經濟活動,增加農民人均占有資源,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徑。2、調整地區經濟政策,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總體素質均不如東部地區,要使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快于東部地區,必須給予它們特殊的政策。現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中西部地區大發展的重大戰略決策,將會不斷出臺促進中西部開發的政策措施。這是加快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縮小我國地區差距的基本保證。3、調整稅收政策,提高政府再分配能力。一是對現有稅種進行調整,如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對部分高檔消費品調高消費稅稅率、對銀行存款利息稅實行累進稅率;二是擴大稅基、增開新稅種,如開征遺產贈與稅,遺產贈與稅是一種典型調節收入分配的稅種;三是提高中央稅收比重。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以強化對高收入人群的稅收征管,逐步增加中央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中央政府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的能力、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是縮小收入差距的最重要的舉措之一。4、整頓市場秩序,打擊違法經營者。現在有一些人為了獲得高收入,肆意踐踏法律和法規,冒險從事各種違法活動,獲取了大量非法"黑色"收入,成為暴富者。根據媒體的報道,有些制假、賣假者積聚了幾百萬的財富;有的走私分子的財富達到了幾千萬元,甚至超過了數億元;一些販毒賣毒、倒賣人口、販賣文物者也發了大財。必須整頓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管理,重拳打擊違法經營者,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5、加強對壟斷行業的監管。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表明,行業壟斷導致超額利潤,破壞公平競爭的原則。因此,反壟斷一直是各國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按照國際慣例提高一些壟斷行業的市場準入程度,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公平競爭,縮小國家壟斷性行業的范圍,有利于形成平均利潤,減小壟斷行業與非壟斷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對少數必須由國家壟斷經營的行業,要加強對其收入分配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該行業與其他行業收入差距過大。6、懲治腐敗。少數腐敗分子利用手中的權利非法獲取的錢財數額之大令人觸目驚心,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義憤。有專家認為,以權謀私和壟斷資源以及由此產生的"灰色"分配,是造成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有專家說,進行非法交易、貪污受賄或者以權謀私等現象,成為各種"黑色"收入的主要來源,加劇了我國的收入分配不公。因此,懲治腐敗也是縮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措施。必須廣泛發動群眾,并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揭露腐敗分子的罪行,嚴懲一切腐敗分子。為了防止腐敗,特別需要強化對權力的約束和民主監督,因為缺乏監督的權力勢必造成腐敗。
如何認識我國目前收入差距擴大的現象
1、市場經濟條件下多種分配制度并存造成貧富分化。在市場條件下由于個人勞動能力和技能、職業和勞動強度、教育水平等不同形成的收入差距。2、制度性不合理。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等都屬此類。3、通過不法手段獲取。比如走私販私、偷稅漏稅、貪污受賄、非法集資騙取錢財等等。[帶來的問題];收入差距過大給社會帶來諸多弊端,主要可歸結為以下兩大問題。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