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準也是需要通過一些人的行為才能看得出來的,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最喜歡的詩人,蘇東坡。在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蘇東坡又一次與他 的朋友章淳出游,遇到一個懸崖峭壁,只有一個獨木橋通道對面,在橋的下面有一個絕好的寫詩題字的地方,古代的文人當然抵制不住這種誘惑,章問蘇東坡敢不敢在獨木橋上在對面的懸崖峭壁上寫字,蘇東坡看了忙說不敢不敢,但是章無所畏懼,解開衣帶系在腰上,懸在空中,在對面的懸崖峭壁上寫了幾個字。
在他回來之后蘇東坡對他說,你總有一天是要殺人的,因為連自己的性命都不在乎的人怎么會對他人的性命在乎,事實證明,后面章的命運也確實如同蘇東坡所說。但是恐怕東坡先生的這種看人很準的體驗并不是什么開心的體驗。
我個人覺得自己看人應該還是比較準的,印象比較深的在一次活動之中,看到一個比我們這些參加的人年齡稍大一點的,已經算是大叔了,在那里夸夸其談,不僅與教練和老師的關系表現的十分密切,對我們個人的準備和實踐也指手畫腳,一副自己已經完全掌握的樣子,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測試他一定無法通過,事實上也是如此,最后他的成績是比較倒數的。
看人很準一般是因為見的人比較多,當你看了比較多的人之后,你會發現人大體也就那么幾種類型,總有一種類型是可以把眼前這種人歸納進去,而這種類型也往往決定了這種人會是一種什么樣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