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姓一般讀作“yuè”音,源于姬姓的出自春秋末期晉國大夫樂王鮒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樂氏是一個古老、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九位,人口約二十五萬三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15%左右。樂氏一族在河南南陽郡、河內郡發展成望族,世稱南陽望、河內望。
擴展資料:
樂姓這個在中國早期歷史上神氣萬分的姓氏,是出現在大約3000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樂氏源于春秋時的宋國,跟后世以宋為姓的人,算起來是血脈相同的一家人。
當時的宋國,是由殷商紂王的長兄微子所建,這個地方,原來是封給武庚的,可是武庚在周成王時叛變,后來被討平,周成王就把包括河南省丘縣以東至江蘇省銅山縣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封給了微子,并封他為地位最高的宋公,以奉商湯之祀。
后來,宋戴公的后代,又以王父字為氏,于是就出現了“樂”這個姓氏。宋國于公元前286年被齊、魏、楚三國所滅。推算起來,中國的樂姓最少也已經有了2200年以上的歷史。據《姓氏急就篇》和《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樂姓起源于子姓。
周宣王時,宋國的國君宋戴公生公子衍,字樂父,他的第四世孫子叫樂莒,是宋國的大司寇。他的子孫就以其名字中的“樂”字為姓。又據《姓纂》載:“宋微子之后,戴公生子衍,字樂父,子孫以王字為氏。”按:樂氏之先,和宋同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樂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