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隕石為地外物體劇烈撞擊地球時,地表靶物質熔融后快速凝結的天然玻璃。地表發現的玻璃隕石多呈塊狀,棕黑色到淺綠色,一般為厘米級大小,表面多具空氣動力學熔蝕刻痕。長期的研究證明,玻璃隕石在化學和結構特征上與地球火山玻璃具有明顯的區別,不是地質作用的產物。
玻璃隕石具有廣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分布在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和佐治亞州的玻璃隕石稱為北美群;分布在中歐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的莫爾達維河流域的玻璃隕石稱為莫爾達維石群。
分布在象牙海岸的玻璃隕石稱為象牙海岸群;最大的一個玻璃隕石群是澳大利亞-東南亞玻璃隕石群,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東南亞半島及我國的南部地區,分布面積約占地球陸地表面積的10%。
擴展資料
玻璃隕石的主要元素含量與月球樣品截然不同,而與地球巖石,尤其是砂巖類巖石相似;某些特征微量元素和元素比值也有別于月球物質,而落在地球物質的范圍內;玻璃隕石的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與地球物質相似,而明顯不同于月球樣品。這些證據說明玻璃隕石的母源物質是地球巖石而不是月球物質。
顏色以棕黑色和深綠色為主,大多數玻璃隕石發育流動構造,有異離體,焦石英和氣孔,凹坑及各種刻蝕痕跡。除Muong Nong型層狀玻璃隕石外,大多數玻璃隕石所含包體礦物極少,Muong Nong型玻璃隕石所含的微粒礦物包體中,有些被證明是撞擊母體的殘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