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的十二氣歷
沈括的十二氣歷
北宋科學家沈括創制的一種與現今陽歷相似的歷法。我國傳統的歷法有兩大缺點。一是以12個月配春夏秋冬四時,一時3月,有閏月則一時為4個月,太不整齊。二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節氣,在月中什么時候并沒有規律,一般人無法掌握。針對上述情況,沈括提出的新的歷法“十二氣歷”:實行陽歷,不用閏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以節氣定月。就是把一年分為12氣,取消12月,“直以立春為孟春(正月)之一日,驚蜇為仲春(二月)之一日,大盡(大月)三十一日,小盡(小月)三十日,歲歲齊盡,永無閏余。十二氣常一大一小相間,縱有兩小相并,一年不過一次”。就是有“兩小相并”的年為365日,沒有“兩小相并”的年為366日,這和現今和陽歷是一樣的。但是,“十二氣歷”遭到封建勢力的詆毀,并未行用。
導讀北宋科學家沈括創制的一種與現今陽歷相似的歷法。我國傳統的歷法有兩大缺點。一是以12個月配春夏秋冬四時,一時3月,有閏月則一時為4個月,太不整齊。二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節氣,在月中什么時候并沒有規律,一般人無法掌握。針對上述情況,沈括提出的新的歷法“十二氣歷”:實行陽歷,不用閏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以節氣定月。就是把一年分為12氣,取消12月,“直以立春為孟春(正月)之一日,驚蜇為仲春(二月)之一日,大盡(大月)三十一日,小盡(小月)三十日,歲歲齊盡,永無閏余。十二氣常一大一小相間,縱有兩小相并,一年不過一次”。就是有“兩小相并”的年為365日,沒有“兩小相并”的年為366日,這和現今和陽歷是一樣的。但是,“十二氣歷”遭到封建勢力的詆毀,并未行用。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9584152.jpg)
十二氣歷 北宋科學家沈括創制的一種與現今陽歷相似的歷法。我國傳統的歷法有兩大缺點。一是以12個月配春夏秋冬四時,一時3月,有閏月則一時為4個月,太不整齊。二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節氣,在月中什么時候并沒有規律,一般人無法掌握。針對上述情況,沈括提出的新的歷法“十二氣歷”:實行陽歷,不用閏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以節氣定月。就是把一年分為12氣,取消12月,“直以立春為孟春(正月)之一日,驚蜇為仲春(二月)之一日,大盡(大月)三十一日,小盡(小月)三十日,歲歲齊盡,永無閏余。十二氣常一大一小相間,縱有兩小相并,一年不過一次”。就是有“兩小相并”的年為365日,沒有“兩小相并”的年為366日,這和現今和陽歷是一樣的。十二氣歷即可以和天文實際相吻合,又便利了農時的掌握和安排,因此是一種很有科學價值和實用意義的歷法。但是,“十二氣歷”遭到封建勢力的詆毀,并未行用。
沈括的十二氣歷
北宋科學家沈括創制的一種與現今陽歷相似的歷法。我國傳統的歷法有兩大缺點。一是以12個月配春夏秋冬四時,一時3月,有閏月則一時為4個月,太不整齊。二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節氣,在月中什么時候并沒有規律,一般人無法掌握。針對上述情況,沈括提出的新的歷法“十二氣歷”:實行陽歷,不用閏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以節氣定月。就是把一年分為12氣,取消12月,“直以立春為孟春(正月)之一日,驚蜇為仲春(二月)之一日,大盡(大月)三十一日,小盡(小月)三十日,歲歲齊盡,永無閏余。十二氣常一大一小相間,縱有兩小相并,一年不過一次”。就是有“兩小相并”的年為365日,沒有“兩小相并”的年為366日,這和現今和陽歷是一樣的。但是,“十二氣歷”遭到封建勢力的詆毀,并未行用。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