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下背景 本來7-11最開始在日本就是 7點營業,晚上11點閉店的。但是后來一些店主發現經常有一些消費者在開店之前就已經站在門口等候了,晚上11點閉店之前也會突然增加很多消費者 ,所以一些店就試著開始24小時營業,后來發現效果還不錯,逐漸就變成便利店都是24小時營業模式了。當然這也和當年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很大關系,夜生活越來越豐富,勞動力的匱乏隨之 勞動時間的加長,和女性勞動者的增加,都為便利店提供了發展機會。
其次至于成本問題,在有些地段好的店,24小時營業肯定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晚上的銷售額肯定也很可觀。但是地段比較一般的店,現在人工費也很高,24小時營業應該是增加成本的,但對于7-11總公司來說地段好的收入至少能把不好的給補回來。但個人認為24小時營業帶來的利潤增加肯定要大于一些地段不好的店所帶來的人工費的增加。
而且這也包涵了企業的經營理念,便利店嘛 ,肯定是要給大家帶來便利的,便利店里的商品利潤在30%以上,比普通超市的東西貴很多,所以你要比普通超市帶給大家的便利更多,比如說它離你的家或者公司更進,營業時間更長,提供各種細致的服務,如繳費,復印打印,快遞等等。要不然大家為什么去便利店,直接去大賣場就好了。它就要給百姓心目中 打造便利貼心的品牌形象。讓大家看到它就能想到便利,
任何時候都能給我滿足我生活的基本需求。再一個這可能也是為什么7-11當你做代理的時候,你的銷售額越低 ,總公司抽的越少,你的銷售額越高總公司反而抽的越狠,可能公司在做一個平衡,保證大家都有錢賺 。(哈哈蠻共產主義的,共同富裕,縮小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