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做很多事都需要天賦,尤其是想在寫詩、作畫方面有所成就,天賦這東西必不可少。但是光有天賦,不努力提升技能,最終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就。
潘天壽是中國有名的畫家,他的畫作曾引起很多收藏家的密切關注。1897年,潘天壽出生在浙江寧海縣冠莊村,早在潘天壽很小的時候,他就對畫畫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1903年,潘天壽的母親在這一年病故。同年夏天,潘天壽進入村中的私塾讀書,期間他除了學習文化課之外,他還很喜歡臨摹《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插圖。
潘天壽畫畫的天賦,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在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后,他先后曾受教于經亨頤、李叔同等人。毫不夸張地說,潘天壽還是李叔同的學生。
李叔同這個名字在晚清時期就已經很有名氣了,他是一個全方位的大師級人物。潘天壽能夠得到李叔同的教導,無疑給了潘天壽很多的幫助。
潘天壽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后,他回到寧海一所高中任教。潘天壽在處理完工作之后,他就把時間放到繪畫上,他的這份勤奮,使得他的畫技迅速得到提升。
西歐和東方地域的不同,自然也造成繪畫上也存在諸多不同,在西方人的眼里,自然界是沒有墨色的。然而中國畫卻利用墨色來表現對象,中國古代的彩陶就是用墨色來表現的。
潘天壽就恰恰很懂得運用墨色,從潘天壽的畫作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墨色和其他顏色的協調配合。甚至潘天壽也善于吸收西洋畫的精華,他認為中外美術的混交,可以促進美術的燦爛發展,但他自己的創作卻畢生堅持從傳統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來因素借鑒。
潘天壽留下的作品來看,他精于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但是相對于花鳥和山水,潘天壽更加擅長的是畫鷹。中國歷代繪畫的畫家中,畫鷹的畫家也有很多,徐悲鴻就曾畫過老鷹。
我們都知道以動物為繪畫主題的有很多,有人畫老虎出名,也有人畫蝦出名,但是畫鷹出名的真沒有多少個。老鷹在生活中原本就比較少見,要想畫出老鷹的神韻就更加不容易了。
潘天壽曾經為了畫出老鷹的神韻,他曾多次上山尋找老鷹的蹤影,靜靜的觀察老鷹的形態。后來潘天壽畫出了《鷹石山花圖》,這幅作品也成為潘天壽的精品之一。
2015年5月17日嘉德拍賣大觀-中國書畫珍品拍賣會上,潘天壽的這幅《鷹石山花圖》從6800萬起拍。潘天壽的這幅畫,在現場引起了很多專家的圍觀,當專家拿著放大鏡,將其放大五倍后,專家們紛紛感嘆:“這根本不是畫!”
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被放大五倍后,所畫的老鷹過于逼真,專家早已分不清是真老鷹,還是一幅畫。畫中的老鷹神韻十足,和現實的老鷹已經沒有區別了,沒成想潘天壽的畫技竟然如此高超。
《鷹石山花圖》經過數十輪競拍,最終被一位神秘人打電話買走,這個神秘人花了2.43億元。老鷹在徐悲鴻的筆下,畫得極為精致,但是在潘天壽的筆下,他卻又寥寥幾筆,就已經把老鷹畫得栩栩如生。
我們不得不感嘆潘天壽的畫技,他的畫技正是耗費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才有了《鷹石山花圖》的問世。從潘天壽的畫來看,無論是作畫,還是做其他事情,都需要具備踏實肯干和不怕辛勞的態度,唯有如此才能創造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