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態求職者不可以有
哪些心態求職者不可以有
缺乏競爭意識,不敢迎接挑戰,或抱著謙虛“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長處及特色,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2、造假心理。假學歷、假證書、假榮譽等并非是敲開就業大門的救命稻草,假的終究長不了,反而只會毀了自己的前程。3、依靠心理。一些大學生缺乏獨立意識,外出找工作總喜歡與父母、同學相伴,或一幫學友共同應聘同一單位,希望日后相互照應,這種無主見的畢業生一般不會被用人單位錄用。4、仕途心理。“學而優則仕”,覺得當官才是正途,削尖腦袋往“衙門”鉆,其結果大多是碰得頭破血流。5、自卑畏怯心理。
導讀缺乏競爭意識,不敢迎接挑戰,或抱著謙虛“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長處及特色,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2、造假心理。假學歷、假證書、假榮譽等并非是敲開就業大門的救命稻草,假的終究長不了,反而只會毀了自己的前程。3、依靠心理。一些大學生缺乏獨立意識,外出找工作總喜歡與父母、同學相伴,或一幫學友共同應聘同一單位,希望日后相互照應,這種無主見的畢業生一般不會被用人單位錄用。4、仕途心理。“學而優則仕”,覺得當官才是正途,削尖腦袋往“衙門”鉆,其結果大多是碰得頭破血流。5、自卑畏怯心理。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9749052.jpg)
1、保守心理:缺乏競爭意識,不敢迎接挑戰,或抱著謙虛“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長處及特色,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2、造假心理:假學歷、假證書、假榮譽等并非是敲開就業大門的救命稻草,假的終究長不了,反而只會毀了自己的前程。3、依靠心理:一些大學生缺乏獨立意識,外出找工作總喜歡與父母、同學相伴,或一幫學友共同應聘同一單位,希望日后相互照應,這種無主見的畢業生一般不會被用人單位錄用。4、仕途心理:“學而優則仕”,覺得當官才是正途,削尖腦袋往“衙門”鉆,其結果大多是碰得頭破血流。5、自卑畏怯心理:有的同學大學四年順利地走過來了,也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優勢,面對激烈的競爭,卻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如別人。自卑心理使他們缺乏競爭勇氣,缺乏自信心,走進就業市場心里發怵,參加招聘面試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總覺得自己確實不行。在激烈的擇業競爭中,這種心理障礙是走向成功的大敵。6、盲目自信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自己在擇業中具備種種優勢:學習成績優秀,政治條件好,學校牌子亮,專業需求旺,求職門路廣,因而盲目自信,擇業胃口吊得很高,到頭來往往會由于對自己估計過高,對自己的不足和困難估計不足而在擇業中受挫。7、患得患失心理:職業的選擇往往也是對機遇的一種準確把握。錯過機遇,往往與成功失之交臂。當斷不斷,患得患失,這山望著那山高,常常是導致許多畢業生陷入擇業誤區的一種心理障礙。8、急功近利心理:有些同學在擇業時過分看重地位,過分看重實惠,一心只想進大城市、大機關,去沿海發達地區,到掙錢多、待遇好的單位,甚至為了暫時的功利寧可拋棄所學的專業,寧可不要戶口,不服從分配。這種心理可能會使你得到一些眼前的利益和滿足,但從長遠發展看恐怕并非明智的選擇。
哪些心態求職者不可以有
缺乏競爭意識,不敢迎接挑戰,或抱著謙虛“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長處及特色,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2、造假心理。假學歷、假證書、假榮譽等并非是敲開就業大門的救命稻草,假的終究長不了,反而只會毀了自己的前程。3、依靠心理。一些大學生缺乏獨立意識,外出找工作總喜歡與父母、同學相伴,或一幫學友共同應聘同一單位,希望日后相互照應,這種無主見的畢業生一般不會被用人單位錄用。4、仕途心理。“學而優則仕”,覺得當官才是正途,削尖腦袋往“衙門”鉆,其結果大多是碰得頭破血流。5、自卑畏怯心理。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