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內部,地殼的溫度一般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溫度就升高30℃。巖地幔與地核交界處的溫度為3500℃以上,外核與內核交界處溫度為6300℃,核心溫度約6600℃。地殼巖石圈靠近地表部分,尤其是表土層的溫度往往受到大氣氣溫的影響明顯。
地溫(ground temprature)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處土壤溫度的統稱。地面溫度是大氣與地表結合部的溫度狀況,地面表層土壤的溫度稱為地面溫度,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溫度稱為地中溫度。日出日落,地溫表現出明顯的日變化。同時隨著四季變化,也存在明顯的年際變化。這些變化一般隨深度增加而減小。地溫最高、最低值的出現時間,隨深度增加而延遲。
凍土是指零攝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種巖石和土壤。一般可分為短時凍土(數小時/數日以至半月)/季節凍土(半月至數月)以及多年凍土(又稱永久凍土,指的是持續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凍結不融的土層,即永凍層)。
永凍層(permafrost)又稱永久凍土或多年凍土,是指持續多年凍結的土石層。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稱活動層,又稱冰融層;下層常年處在凍結狀態,稱永凍層或多年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