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國家的流通貨幣總量超過了其實際經濟活動產生的需求,就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一般物價上漲是暫時的,由供求失衡引起,不會導致貨幣價值下降。然而,真正的通貨膨脹則是指主要商品價格持續且廣泛地上升,這種上升是不可逆的,且會引發貨幣貶值。其直接原因在于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經濟的實際增長,即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于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
這種超額貨幣供應的源頭可以分為貨幣政策和非貨幣政策兩部分。貨幣政策,如寬松的貨幣政策和通過利率、匯率調控經濟,可能導致貨幣供應過多。非貨幣政策因素包括金融體系中以間接融資為主導,導致貸款過度擴張;長期的出口順差和高額外匯儲備;投機、壟斷行為增加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效率;經濟結構失衡和消費預期誤導等。
因此,通貨膨脹并不僅僅是貨幣問題,實體經濟中的泡沫也是其重要推手。這種廣泛的物價上漲和貨幣價值下降,揭示了經濟深層次的失衡和問題,需要綜合分析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