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人口構成中,實際承擔糧食生產任務的農民數量大約為5000萬。在14億人口的大國背景下,我國土地資源相對稀缺,僅有18億畝,平均每人不到1.3畝。農民個人的耕地面積平均約為2畝,這意味著每個農民最多能耕種和管理的土地范圍在10到30畝,平原地區則可達到100畝。要確保每年6.5億噸的糧食產量,這個數量的農民是必不可少的。
我國城鎮化率接近45%,其中城鎮居民約有6億人,農業人口仍有7億左右,其中2億多是農民工,常住農村的人口大約5億。盡管如此,實際進行糧食生產的農民數量仍保持在5000萬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農民主要是50、60年代出生的老農民,他們一生以農為本,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盡管年紀較大,但他們依然堅守在田間勞作,為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然而,糧食供應的未來并不完全依賴于這些傳統農民。新興農民和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改革正逐漸發揮作用。以80后和涉農企業為代表的新力量,正推動農業科技與現代農業管理的融合,他們將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盡管實際種糧農民數量相對穩定,但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和創新力量將確保我國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