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要分類處理,這是從小就知道的一個道理,我還真是實踐過,把電池還有一些不可降解的東西,分門別類的裝起來,然后扔到對應的垃圾箱里,可現實很打臉,當我拎著垃圾走到垃圾箱前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垃圾箱根本就沒有對應的分類口。
這種現象很普遍,我可不是傳播負能量,我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這種理念是非常好的,也是值得推行的,但是光靠個人是沒有用的,就算我們素質很高,愿意把垃圾門別類的處理,可那些基礎設施不配套我們也沒有辦法呀,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吧?
遠的不說說近的,我們家樓下的那個垃圾箱根本就是一個大鐵箱子,哪能用得著分類呀?就算分類了,那些垃圾處理工他們根本就不會給分門別類特殊對待,他們只會一股腦的倒進垃圾車里,每次來收垃圾的時候都是一個大垃圾車,他才不管你什么分類不分類的,一下子全都倒進車里,然后拉倒垃圾處理廠一翻斗完事兒了。
把垃圾分類處理,這需要一個完整的鏈條,光我們個人自覺是沒有用的,不論是幾級城市,你去看一看就知道了,那些帶著分類處理的垃圾箱基本上都是擺在街頭明面上的地方,也就是面子工程給別人看的,實際上里邊裝的垃圾還是不分類的,收垃圾的時候也不管那些事兒,統統拉走。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像垃圾分類一樣,如果自己家的垃圾都沒有處理好,送到垃圾工廠后那么龐大的垃圾群,由誰來分類呢,所以垃圾分類就要從每個市民做起。從國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
垃圾分類需要普及到個人,垃圾是我們自己制造的,生活垃圾污染也是我們曾經犯下的錯誤。所以做好垃圾分類,增加廢物利用,減少生活垃圾的污染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義不容辭。普及到大人,然后大人再影響小孩,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習慣養成了就不會麻煩了。當我們想到,垃圾污染對環境的污染,對土壤,地下水,江河的污染,最后都會通過食物和水,對我們自己以及后代的身體產生危害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垃圾分類麻煩了。
因為分類普及到每個人身上以后,就能夠讓這些垃圾能夠進行統一回收,而不經過再一次分揀,這樣的話我覺得才好一點,如果還要經過分揀還要經過整理,那么就跟不分類又有什么差別呢?而且垃圾分類能夠很好的資源得到回收利用,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