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放鞭炮,作為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的習俗,歷史悠久,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但放鞭炮釋放的煙塵,濺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引起火災,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隨著社會和人們的文明進步,對春節放鞭炮這種習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視。以前我國許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煙花爆竹的規定。現未解除。我縣在2015年也制定了禁止放煙花爆竹的規定,并在各新聞媒體不定時播放禁止放煙花爆竹的公益廣告,規定于2016年1月1日開始實行。在大年三十晚上的0時整放鞭炮也是一種特殊的習俗,它寓意著“辭舊歲,迎新春”。對于迎接新春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守歲”。 “守歲”其實就是指從大年三十到初一期間不睡覺.對于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這是玩的最好間.當然這也不是盡然的,有些老當益壯的老年人也會和著年輕人們一起鬧新年呢!但是,燃放爆竹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爆竹。爆竹是由紙筒殼、火藥、封口物質、點火引線等組成。它利用火藥在密閉的紙筒中產生爆炸而發出響聲。通過調查得知,爆竹的燃放對人的傷害極大。燃放煙花爆竹時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例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二氧化硫進入大氣層后,氧化為硫酸(SO4),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稱為“空中死神”),能強烈腐蝕建筑物與工業設備;酸雨可導致樹木、森林死亡,湖泊中魚蝦絕跡,土壤營養遭到破壞,使作物減產或死亡。而二氧化氮會刺激人的眼、鼻、喉與肺;另外還形成城市煙霧,影響可見度;并恰形成硝酸小液滴,也產生酸雨。當然,在燃放鞭炮的過程中不止產生這兩種有害的氣體,像沒燃盡的火藥以及剩下的灰塵都是種污染。由此可見,在燃放鞭炮時所釋放的有害物質給空氣造成污染。燃放煙花爆竹對人的健康的危害最為直接的是會炸傷人的手、眼等暴露部位,引起急性外傷,并導致終身殘疾,給人的生活帶來不便,在心靈上留下重大創傷。據報道,我國幾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聽力受到嚴重損傷、爆炸性耳聾、聽覺遲鈍的事例。煙花爆竹產生的噪聲能有多大?國家環保局有關專家稱:最大值接近人體承受度兩倍。據測定,夜間燃放點區域環境噪聲嚴重超標。按國家環保局過去對燃放點的噪音測定表明,在燃放鞭炮期間,所有燃放點噪音平均值都超標2530分貝,最大值達到了110多分貝,已接近人體承受度的兩倍,堪比大型工業企業的噪音,這種情況下對人體聽力帶來的損害是毋庸置疑的。另外,燃放爆竹對環境也有極大的影響。燃放煙花爆竹會導致嚴重的空氣污染,燃放的部分主要由硝酸鉀和木炭組成,被包裹的燃料燃放時會產生大量的硫化鉀、二氧化碳、氮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金屬氧化物、粉塵。硫化鉀顆粒彌漫在空氣中形成煙霧;二氧化碳引起溫室效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引起人中毒。國家曾經實行禁止燃放爆竹,這是處于安全考慮。而后的解禁,是為了尊重傳統,順應民意。所以,我們也應該學會正確燃放爆竹,確保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