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和其他菌類不同,它的細胞壁中含有殼多糖的物質,而這種物質只溶于無機強酸中,我們人類的胃還未達到消化它的標準,所以通常吃下去是什么樣子,排出來就是什么樣子。
胃液中的pH值范圍在1-3,對于胃酸強度,它絲毫不遜于電池酸,按理說胃酸已經很強了,但還不夠。因為金針菇恰恰含有一種人體難以對其消化的化學成分。它就是真菌多糖。
不同的真菌,含有的真菌多糖結構不同。其中金針菇還有點特殊,它的多糖類似于蝦殼中的殼多糖成分。耐酸、耐堿、還耐消化酶。要是一定時間沒有酸解金針菇多糖,到了呈弱堿性的腸道中,就更沒有辦法對付它了。
再看看物理方面,金針菇身材特殊纖細,韌性強,而且還滑溜溜的。這種緊致不易斷裂的纖維組織形狀結構,無論你怎么咬,它都不容易出現斷裂。如果你沒有充分將它嚼碎成糜狀,讓金針菇保持原狀到達胃里,再加上多糖的二次保護,它就完美的抵抗了消化系統物理和化學的雙重攻擊。所以金針菇怎么進去,下回就要怎么出來了。
既然金針菇不能完全被消化,那它是不是沒有營養價值呢?
肯定是錯的!金針菇除了水分和糖分外,蛋白質,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較為豐富。而且,這些營養物質很多是能夠被人體吸收的。所以不要以為金針菇部分沒有消化,就沒有營養價值了。你所看到的排泄物中幸存的金針菇,只不過是還沒有來得及被你消化的一點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