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樓上兩位“像半路出家”,鄙人營養學專業畢業的,但不論是專業所涉及的生物學還是生理學,都從來沒有接觸過“生雞 蛋中含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蛋白”這樣的字眼兒,這里給出營養學的解釋:生雞蛋中含有多種阻酶,其中含量最多、生物活性最強的是“阻蛋白酶”和“阻鐵酶”,這兩種酶(本質上是蛋白質)與雞蛋內的卵清蛋白、二價鐵結合成絡合物(當然這對于已受精的雞蛋而言具有重要的生理學意義,這里不在累述)。恰恰正是這些阻酶的存在,使得人的消化系統對蛋白質和鐵等的消化吸收產生障礙。不過,您是用開水沖雞蛋來吃的,可以負責地說:只要雞蛋被加熱至90攝氏度并保溫至少一分鐘,那么上述兩種阻酶就會被非可逆性破壞。通俗地說,不論采用何種方式只要雞蛋熟了(即蛋清變硬、蛋黃凝固),那么就可以放心去吃了。至于您的這種飲食方式,當然對身體沒有明顯傷害,但并不十分科學。根據營養學家的建議:早餐中,糖類、脂質、蛋白質的攝入參考比為5:0.5:2,雞蛋中含有較多的脂質和蛋白質,糖類含量相對較少,建議增加面包等米面類食品,以求營養均衡。不推薦直接吃白糖等極易消耗且含糖較高的食物,會加重肝臟、胰島的負擔(甚至有人說會誘發糖尿病,目前這一觀點存在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