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苗族姊妹節的節日活動過程
貴州苗族姊妹節的節日活動過程
姊妹節的傳說,主要來自長達五百多行的《姊妹節歌》。相傳,有兩個姨媽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們倆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后,彼此產生了愛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但是,阿姣的父母要讓她嫁回舅家(舊時苗家習俗稱還娘頭)。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別人,一直在等著阿姣。他們為了忠貞的愛情,天天都偷偷約會。因怕父母和寨老發現,他們倆相約在野外談情說愛。每次,阿姣都用她裝針線的竹籃偷偷地藏著飯帶去給金丹吃。年復一年,經過一番磨難和頑強不屈的抗爭,他倆終于結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飯”的典故,即苗語叫帶給情人吃的食物為“藏飯(gad liangl)”,漢語意譯為“姊妹飯”。
導讀姊妹節的傳說,主要來自長達五百多行的《姊妹節歌》。相傳,有兩個姨媽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們倆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后,彼此產生了愛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但是,阿姣的父母要讓她嫁回舅家(舊時苗家習俗稱還娘頭)。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別人,一直在等著阿姣。他們為了忠貞的愛情,天天都偷偷約會。因怕父母和寨老發現,他們倆相約在野外談情說愛。每次,阿姣都用她裝針線的竹籃偷偷地藏著飯帶去給金丹吃。年復一年,經過一番磨難和頑強不屈的抗爭,他倆終于結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飯”的典故,即苗語叫帶給情人吃的食物為“藏飯(gad liangl)”,漢語意譯為“姊妹飯”。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20525652.jpg)
據苗族古歌記述,過去,苗族聚居的地方,都有過姊妹節的習俗,從正月間至三月間,分別選不同的日子,以不同的形式過。施洞地區的姊妹節,最有代表性,是苗族的情人節,一個被喻為“藏在花蕊里的節日”。姊妹節的傳說,主要來自長達五百多行的《姊妹節歌》。相傳,有兩個姨媽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們倆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后,彼此產生了愛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但是,阿姣的父母要讓她嫁回舅家(舊時苗家習俗稱還娘頭)。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別人,一直在等著阿姣。他們為了忠貞的愛情,天天都偷偷約會。因怕父母和寨老發現,他們倆相約在野外談情說愛。每次,阿姣都用她裝針線的竹籃偷偷地藏著飯帶去給金丹吃。年復一年,經過一番磨難和頑強不屈的抗爭,他倆終于結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飯”的典故,即苗語叫帶給情人吃的食物為“藏飯(gad liangl)”,漢語意譯為“姊妹飯”。后來,不知過了多少年,傳說黔東南臺江縣境內的施洞地區有八百個姑娘因找不到男朋友而嫁不出去;三丙大塘地方有八百個青年男子,也因找不到媳婦而打單身。老年人們想起了阿姣、金丹吃“姊妹飯”的典故,教姑娘們用阿姣、金丹的辦法,把三丙大塘八百個青年男子邀請來吃“姊妹飯”。這樣,人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雙雙、一對對結成了眷屬。從此以后,吃“姊妹飯”就演變成為以青年男女間挑選情侶為主要內容的節日活動。施洞地區吃“姊妹飯”活動十分熱鬧,每年農歷三月,當節日臨近的時候,遠近的苗族村寨都忙碌起來,準備迎接和參加這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活動。農歷三月十三日,各村寨的苗族姑娘們,都上山去采擷染糯米飯的黑樹葉子和黃花染成黑黃或多色的糯米飯。十四日前晌,姑娘們都下田里去捕魚撈蝦(不管是誰家的田);后晌,姑娘們每人拿來一大碗彩色糯米飯、兩個鴨蛋(炒蝦子用的)和一些錢(多少不拘)用來買鴨。為什么只要鴨和鴨蛋,而不用雞和雞蛋?因為鴨能過河,象征能過到彼岸與情人成雙。這一切準備齊全了,年齡相近的姑娘們都分別各自集中到一戶人家里(最好是沒有男孩子或男孩子很小的人家,這才好接待外地來的男朋友),然后夜里就在那兒與外地來的男人們共吃“姊妹飯”。飯后,大家相約到村中的廣場上或巷閭去唱歌談情,通宵達旦。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是節日的正式活動時間,也是熱鬧的高潮。白天,姑娘們都身穿漂亮的衣裙,佩戴著華麗的銀飾,到郎西(地名,漢譯楊家坪)去觀看斗牛、斗雀;同與自己一道吃“姊妹飯”的男子們跳蘆笙和跳木鼓舞;夜里,又象十四日夜那樣,男女相聚在村中廣場或巷閭唱歌談情。這時,姑娘們(分作不同年齡的許多批)用竹籃盛著各人的彩色糯米飯團和魚、肉、鴨蛋等禮物,贈送給兩天來陪伴她們的男子們。到來年姊妹節時候,這些青年男子們,集體籌錢買了禮物(繡花絲線、綢緞等等)盛在姑娘們贈送禮物的竹籃里,帶回贈送給姑娘們(叫還竹籃)。如此經過多次的你來我往,使相互間的了解加深,進而產生并傾訴愛慕之情,最終結為伉儷。節日活動過程編輯準備:節日前,姑娘們要到田間撈魚,古時不論哪家的田魚都可撈,田主一般不加干預。每戶均到坡上采“姊妹花”以制作“嘎良” (糯米飯),并煮好“嘎良”,備足酒菜。節日過程:大部分地區是姑娘們自愿籌集蛋、肉、魚、酒和姊妹飯等食品聚餐,款待應邀前來的后生們。后生們來到家之后,作為東道主的姑娘,要邀約寨上姊妹們前來相陪,大家一邊喝酒、吃姊妹飯,一邊對歌。姊妹飯在老屯、施洞一帶染成紅、紫、綠、黃等不同的顏色,晶瑩透亮、清香可口。其余地區染成烏色,又稱烏米飯,均是從山坡上采摘一種清香的嫩葉染制而成。對歌時,男女分別兩排坐定后,擺開陣勢,拉開戰幕對歌,以歌傳情。對歌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古歌盤問和情歌對唱等,姑娘們用歌盤問姊妹節的來歷及姊妹飯象征什么等,你唱我答,歌聲不絕。通過生動的比喻、豐富的聯想、抒發真情。唱到最后,誰對答不來,或所唱的與對方唱的不合拍,答非所問等,誰就算輸。如果姑娘們輸了,就要送男方一件禮物,如手圈、耳環、戒指等;若是男方輸了,以前送姑娘銀手圈,送手表或有紀念意義的禮品。贏方也要回謝相當價值的禮物。如是雙方自愿互贈的禮品,大多就是訂婚的信物。節日期間,一些中老年男子也相約到鄰近寨子去與相應年齡的婦女們對歌,情景與年輕人對唱相似。節日中,除了這些活動外,還要舉行踩鼓、斗牛、斗鳥、賽馬等活動。節日結束,后生們要回去時,姑娘們用新竹籃或新帕子盛姊妹飯,送給后生們帶回作禮物。得到姑娘們送的姊妹飯,就意味著姑娘已有好感。若沒有姑娘送,男生們還可以去向姑娘們“討”,討時裝得可憐稀稀的,并隨口說:“請送一口嘎良吃,遮遮蚊蟲咬吧!”姑娘們往往覺得同情而慷慨相送。在送后生的飯筐和帕包里,機敏的姑娘們往往悄悄藏著標記,如松葉、竹勾、活雞鴨、香椿芽、辣椒或大蒜等,傳達種種情意。2016貴州臺江苗族姊妹節活動日程表時 間活 動 內 容地 點4月18日(農歷三月十二日)星期一下午12:00-18:0星期一下午12:00-18:00牛王爭霸賽(D組)花文灣斗牛場(320國道老收費站對面)縣城4月19日(農歷三月十三日)星期二下午15:00-17:00經貿洽談會縣政協四樓常委會議室縣城12:00-18:00牛王爭霸賽(C組)花文灣斗牛場(320國道老收費站對面)全天9:00-17:00攝影展縣行政中心9:00-17:00書畫展姊妹廣場9:00-17:30苗族文化臺江論壇縣政協五樓會議室9:00-17:00民族民間工藝品展銷姊妹街9:00-17:00獵狗圍獵大賽臺江炸藥庫斗狗場9:00-17:00鄉村體驗游臺拱鎮、施洞鎮、排羊鄉、南宮鄉、方召鄉旅游村寨4月20日(農歷三月十四日)星期三上午9:00-10:302016中國苗族姊妹節開幕式姊妹廣場縣城10:30-12:00萬千姊妹苗族盛裝游演姊妹廣場—秀眉廣場下午14:00-17:00“百對新人情定臺江”集體婚禮姊妹廣場12:00-18:00牛王爭霸賽(B組)花文灣斗牛場(320國道老收費站對面)晚上20:00-22:00“姊妹情深”聯歡晚會姊妹廣場全天9:00-17:00攝影展縣行政中心9:00-17:00書畫展姊妹廣場9:00-17:00民族民間工藝品展銷姊妹街9:00-18:00民間斗狗大賽炸藥庫斗狗場9:00-18:00民間斗雞大賽行政中心門球場20:00-22:30武術散打比賽行政中心籃球場9:00-17:00鄉村體驗游臺拱鎮、施洞鎮、排羊鄉、南宮鄉、方召鄉旅游村寨4月21日(農歷三月十五日)星期四上午9:30-11:30百對新人種植愛情樹姊妹廣場縣城9:00-12:00萬人踩鼓、踩蘆笙秀眉廣場10:00-11:30攔門酒體驗老屯鄉(老屯中學路口)老屯鄉下午12:00-18:00牛王爭霸賽(A組)花文灣斗牛場(320國道老收費站對面)縣城14:00-16:00苗家老庚摸魚撈蝦老屯鄉(老屯村踩鼓場旁水田)老屯鄉15:00-18:00飛歌伴唱千人踩鼓老屯鄉榕山村姊妹廣場、老屯村踩鼓場百名苗家姊妹刺繡、剪紙、織布、捶布演示榕山村姊妹廣場晚上19:30-23:00“姊妹情深”篝火晚會秀眉廣場縣城19:30-22:30苗寨之夜、篝火晚會(游方、踩鼓、情歌對唱)老屯鄉榕山村姊妹廣場、老屯村踩鼓場老屯鄉全天9:00-17:00攝影展縣行政中心縣城9:00-17:00書畫展姊妹廣場9:00-11:30武術散打比賽行政中心籃球場20:00-22:309:00-17:30民族民間工藝品展銷姊妹街8:00-12:00民間斗鳥大賽大炮臺斗鳥場9:00-18:00民間斗狗大賽炸藥庫斗狗場11:00-17:00民間斗雞大賽行政中心門球場9:00-18:00“姊妹相約”千人情歌會姊妹廣場9:00-17:00鄉村體驗游臺拱鎮、施洞鎮、排羊鄉、南宮鄉、方召鄉旅游村寨4月22日(農歷三月十六日)星期五上午9:00-11:00攔門酒體驗施洞鎮偏寨村施洞鎮11:00-12:00苗寨銀飾刺繡“能工巧匠”技能表演施洞鎮偏寨村、塘龍村下午12:00-18:00牛王爭霸賽(E組)花文灣斗牛場(320國道老收費站對面)縣城14:30-18:00飛歌伴唱千人踩鼓施洞鎮楊家寨施洞鎮全天12:00-13:00農家樂活動施洞鎮區各村寨18:00-19:009:00-11:30武術散打比賽行政中心籃球場縣城20:00-22:309:00-17:30民族民間工藝品展銷姊妹街8:00-12:00民間斗鳥大賽大炮臺斗鳥場9:00-18:00“姊妹相約”千人情歌會姊妹廣場9:00-17:00鄉村體驗游臺拱鎮、施洞鎮、排羊鄉、南宮鄉、方召鄉旅游村寨9:00-16:00民族工藝品展銷施洞鎮偏寨村、塘龍村施洞鎮20:00-23:30苗寨之夜施洞鎮楊家寨4月23日(農歷三月十七日)星期六上午9:00-12:00苗族傳統婚俗表演施洞鎮芳寨村、塘龍村施洞鎮全天9:00-16:00民族工藝品展銷施洞鎮偏寨村、塘龍村12:00-13:00農家樂活動施洞鎮區各村寨18:00-19:009:00-17:30民族民間工藝品展銷姊妹街縣城9:00-18:00“姊妹相約”千人情歌會姊妹廣場9:00-17:00鄉村體驗游臺拱鎮、施洞鎮、排羊鄉、南宮鄉、方召鄉旅游村寨
貴州苗族姊妹節的節日活動過程
姊妹節的傳說,主要來自長達五百多行的《姊妹節歌》。相傳,有兩個姨媽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們倆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長大后,彼此產生了愛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但是,阿姣的父母要讓她嫁回舅家(舊時苗家習俗稱還娘頭)。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別人,一直在等著阿姣。他們為了忠貞的愛情,天天都偷偷約會。因怕父母和寨老發現,他們倆相約在野外談情說愛。每次,阿姣都用她裝針線的竹籃偷偷地藏著飯帶去給金丹吃。年復一年,經過一番磨難和頑強不屈的抗爭,他倆終于結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飯”的典故,即苗語叫帶給情人吃的食物為“藏飯(gad liangl)”,漢語意譯為“姊妹飯”。
為你推薦